俗话说:“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雪迎春。”立冬节气一过,北风渐起,气温骤降,地里的越冬莴笋也迎来了严峻的考验。
很多种植户发现,同样的品种,别人家的莴笋开春后蹭蹭长,茎秆粗得像小孩胳膊,能卖个好价钱;而自家的莴笋却冻伤一片,叶子发紫,茎秆细瘦,甚至提前抽薹开了花,商品性全无。
其实这问题的根子,就出在立冬到开春这段时间的管理上!越冬莴笋管理,今天,咱就好好聊聊,怎么让你的莴笋安全越冬,开春后逆袭猛长!
![]()
01 莴笋也怕冷!看懂冻害症状,才能对症下药
不要以为莴笋有点耐寒性就掉以轻心,它说到底也是叶菜类,它的冻害一般分两种:
轻微微冻害:叶片像是被开水烫过一样,变成暗绿色,水浸状,太阳一晒就瘫软。这种情况下,如果后期温度回升,管理跟上,还能慢慢恢复。
严重冻害:叶片直接结冰,变得透明,化冻后就像煮熟的菜叶,很快腐烂干枯。生长点(芯)一旦受冻,整棵莴笋就直接报废了,很难长起来。
![]()
所以,咱们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杜绝严重冻害,减轻轻微冻害的影响。
02 核心任务:防冻保暖!这4招,等于给莴笋“盖被子”
防冻不是等寒流来了才手忙脚乱,而是要提前下手,主动出击。
第一招:浇好“封冻水”,冬水如棉被
在土壤“夜冻昼消”(晚上结薄冰,白天能化开)的时候,选晴朗中午,浇一次透水。这水一浇,作用很大:
一是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能稳定地温,防止温度骤降伤根;二是土壤湿润,根系不易被冷风抽干;三是为早春返青储备了水分。
切记:浇水后确保能渗下去,不能有积水,否则反而容易冻根。
![]()
第二招:搭建小拱棚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冻方法。用竹片或钢筋在畦面上搭成小拱子,盖上塑料薄膜,相当于给莴笋建了个“移动空调房”。
关键技巧:白天温度高时,可以把薄膜两头揭开通风,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把莴笋蒸熟;晚上温度下降前再盖严实。
![]()
第三招:覆盖防寒物,就地取材效果好
如果没有搭拱棚的条件,覆盖法就是首选。可以在莴笋植株行间,甚至直接轻盖在植株上(不能压太实)一层材料:
稻草、麦秸:透气性好,保温效果不错。
落叶、碎杂草:就地取材,成本为零。
无纺布、遮阳网:直接浮面覆盖,轻便且有一定透光性。
03 立冬后,水肥管理要注意!做对促生长,做错帮倒忙
冬季莴笋生长缓慢,需肥水量少。
除了浇封冻水,整个冬季原则上不旱不浇。浇水必选晴朗天中午,小水慢浇,忌大水漫灌。地面积水是冬季烂根的元凶!
立冬前后,可以趁晴天追一次“越冬肥”。建议使用腐熟的稀薄人粪尿或含钾量高的复合肥,目的是让莴笋积累养分,壮苗抗寒。切记:氮肥不能过多,不然植株长得太嫩,更不抗冻。
![]()
04 开春返青期管理
开春后,气温稳定在8℃以上,莴笋就进入“返青期”,这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第一步:及时清园。及时撤去覆盖物或拱棚膜,清理冻死、病死的叶片,增加通风透光。
第二步:猛攻“返青肥”。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追肥!结合浇返青水,每亩追施高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或者腐熟粪肥,促进叶片快速生长,为茎部膨大打下基础。
第三步:中耕松土。浇完返青水后,待土壤不粘时,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恢复活力。
![]()
05 警惕两大隐形杀手,别让辛苦白费
杀手一:湿腐病。冬季田间湿度过大,特别是覆盖物紧贴叶片时,容易引发基部叶片腐烂。 防治: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植株茎叶,及时清除病叶,并用百菌清等广谱杀菌剂喷雾预防。
杀手二:提前抽薹。如果秋季播种过早,或者冬季遭遇暖冬,苗期长得过大,开春后很容易未熟先薹,茎秆细长。 防治:选择耐寒、晚抽薹品种;严格按时播种;冬季避免氮肥过量,防止苗子徒长。
![]()
莴笋茎秆细长、顶端已长出花薹的 “失败” 案例
最后总结:种好越冬莴笋,就像照顾一个睡着的孩子。立冬后,防冻是核心,水肥要管住,开春猛追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