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赛罕区:“农”墨重彩好“丰”景 沃野处处涌新潮

0
分享至

又是一年收获季,又是一幅丰收景。初冬暖阳穿透云层,洒落在一个个美丽乡村上,仿佛在述说着赛罕区农业发展向美而行、向高而进、向农而兴的精彩蝶变。2025年,赛罕区以新时代“三农”工作为重点,坚决扛起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和安全责任,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 蔬菜特色更显

在金河镇曙光村智能阳光大棚里,村民正在采摘新鲜蔬菜。“现在种菜可跟以前不一样了!”村民指着悬挂在棚内的智能温湿度计说,“手机一点就能调温控湿,合作社还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这得益于村党支部2015年引进的内蒙古蒙苗农业科技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培育出了48类150个果蔬品种,不仅实现了本地种苗自给自足,还带动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种植户增收。

田园欢歌 水果成色更足

近年来,金河镇舍必崖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葡萄、草莓等特色产业,做活“一村一品”文章,建立“党支部+协会+产业”运行机制,助推特色采摘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舍必崖村党支部依托区位优势,以旅游农业为突破口,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采摘、亲子娱乐于一体的种植基地,创建以草莓为代表的区域品牌。如今,金河镇舍必崖村种植的草莓品种齐、口感好、规格全、价格合理,成为市民心中的不二之选。


科技赋能 农业有“智”更有“质”

2025年,赛罕区迎来乡村发展新突破——由黄合少镇后窑子村、东五十家村、五犋窑村联合组建的跨村联建联合体正式成立。三个村告别“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模式,以“抱团发展”的创新路径,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样板。

春耕时节,位于黄合少镇后窑子村的胡萝卜种植基地凭借智能农机先进的导航系统和精准的作业技术,替代人工完成起垄、播种、覆土等动作,效率是传统人工的两倍,大幅缩短了春耕时间,并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自2021年起,后窑子村便踏上了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征程,通过流转闲置坡梁旱地发展有机胡萝卜种植,带动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后窑子村全面推广有机蚯蚓粪肥,提升胡萝卜品质,减少土壤板结风险,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5年,赛罕区粮食总播种面积达到46.2万亩,同比增长2.4%,全年预计粮食产量达5.64亿斤。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5.5万亩,同比增长3.5%;蔬菜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7.7%。肉蛋奶总产量7.7万吨,同比增长4%。


未来展望 续写农业发展新篇章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赛罕区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全面进步,为村级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6年,赛罕区将持续推进大豆玉米单产提升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老旧设施改造提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牛肉干奶制品生产工厂建设项目等农业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持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关键举措,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1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5568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38.6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4亿斤。

锚定“赛罕区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目标,持续做大做强首府“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稳定畜牧业生产规模,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着力提升农牧业品牌影响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继续朝着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鲁艳芳)

来源: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7017文章数 2007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