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天反复看了台北政经学院基金会那场兵棋推演的报告。场子不小,2025年6月10到11日办完,准备了一整年,9月26日把总结公开。背景拉到2030年,台湾手里已经有陆基鱼叉、海马斯、多型无人机和升级的F-16,不对称作战算是“起步”。参与者阵容够硬,台美日一共17位退役将领,里头有布莱尔、有岩崎茂、还有台湾这边的前防长蔡明宪等,分成中共组、台湾组、美国组、日本组,还设了指导组和管制组。不是汉光那种官方演习,也不需要给当局涂粉,结果更像是把台海防务的短板放到阳光下直面。
![]()
推演的起手很有味道:红军舰艇闯进台湾本岛12海里,台方没有开火,选择舰艇并航试探驱离。灰色地带行动一路加码,红方在东海北部、台湾东部海域、巴士海峡多点布势,潜艇控水道,航母编队就位,轰炸机穿过宫古水道协同压制。台湾组还是不出手,先监视、再讨论。接下来红方用联合直升机、伞降和两栖手段“多波段登陆”,迅速拿下外岛——东沙、澎湖被逐步控制,搞成中继基地。被媒体质疑“东沙都丢了为什么不动手”,台湾组主推官胡镇埔给出的解释是怕给大陆借口挑起事端,不想背开战锅,还要顾虑美日是否会卷入。话糙理不糙,这就是一张现实的牌:开火门槛和盟友条件,压在所有军事动作的上面。
![]()
这场推演有个刺眼结论:台湾东部不再是天然屏障。过去很多人把东海岸当战略后花园,报告直接建议重审“战略东迁”。红军在外围建点,形成纵深和补给,再从后门突袭,这套打法在模拟里走通了。等到红军全面进攻阶段,台湾组才启动不对称防御、空军反击,但动作明显滞后。盟友的介入没有“自动触发”,美方参与取决于冲突起因和台湾的自卫意志,日本组由岩崎茂带队,关注的是区域稳定——也就是防止台海事件拖光东北亚的秩序盘。
这不是第一次把台海摆上沙盘。过去十年,美国国防部和一些西方智库做过一堆模拟,媒体的常见说法是“台军加美援也挡不住解放军”,汉光演习里台军胜率高,但更像“自娱自乐”。这次不同,它把台湾内部的决策链、授权红线、跨部门响应,通通拉出来照一照。报告列了六大发现,建议补强“破网能力”,建立跨部门响应中心,往无人机和移动导弹系统砸钱。一旦外围岛屿丢了,台湾整体就被动,这条线写得很直白。还有一条更扎心:红军从威慑、胁迫、惩罚到进犯四个阶段推进,台湾组“逐步应对但初期明显被动”。
![]()
有人会问,那不对称作战不是为这种场景准备的吗?是,但不对称不是免死金牌。你有鱼叉、海马斯、无人机和升级F-16,拿来压制登陆、打击补给、啃掉节点没问题,但前提是要有清晰的“开火条件”和“授权链路”。报告就点名:台湾需要明确红线,像‘军舰进领海’这种情况要有快速应变授权,包括升空驱离、强制警告,甚至警告射击。这次兵推里的“并航驱离”看起来温和,但在多点压力下,时间就是对手的助推器。李喜明一句话很关键:政治决定打不打,军事负责怎么打。政治端不把红线说清楚,军事端只能观望。不敢开第一枪,可能酿成更大代价,这个现实在模拟里被放大了。
再看盟友逻辑。布莱尔直说,美国介入取决于冲突原因和台湾自卫意志;台方犹豫不决的姿态,会被外部解读成“斗志不足”。报告还提醒,危机不只在海上,外围风波很容易转化成社会内部的信任问题,要准备好制度程序。日本组盯的是稳定,说明台海要避免把东北亚整个安全架构拖下水。岛内媒体也抛了问题:民进党当局是否加剧紧张,让民众暴露风险?这类辩题很刺耳,但绕不过。基金会的建议给了另一条路:通过经贸与文化往来缓和关系、增加联系,避免民众在高风险中长期被消耗。学者林谷芳提醒“大陆对两岸分裂的容忍有限”,这句话不必解读成威胁,但要当成约束条件写进决策里。
这场兵推还有两处“现实插针”。其一,报告说解放军可以利用“假演习”准备全面武统,离岛易失守,澎湖可能被快速夺取,东海岸脆弱;其二,兵推把钓鱼岛周边纳入,多点压力测试,在海空同时推。再联想今年7月9日台湾最大军演模拟攻击指挥系统启动,外部那头CSIS也给过建议“多囤鱼叉导弹扛封锁”,特朗普对保台问题三缄其口没给条件——把这些先后放一块,画出来的图是:外援不确定、斗志要自己给、技术要自己补,战略定力更要自己立。
![]()
我对这次兵推的态度很明确:别把它当剧本,也别当麻醉药。这不是预测胜负的占卜,而是照妖镜。它暴露的是台军在“灰色地带—升级冲突”链条上的迟滞,暴露的是授权与红线的含糊,也暴露了东部战场的想象偏差。东海岸不是保险箱,这条请贴在办公室门口。栗正杰那句“速战速决、不战而屈”听起来刺耳,但恰好提醒大家,战略节奏比口号更可怕。谁能抢到节奏,谁就能改写对手的决策空间。
我不太爱听“赢不赢”这种空题,更关心“代价打不打得住”。兵推给出三条可落地的线:定义红线并固化授权、把无人机和机动导弹当主力而不是摆设、补强破网与跨部门响应。再配一条社会层面的线:预先制定危机下的程序,让政治、经贸、文化交流成为“降温阀”。这不是浪漫主义,是把风险拆解成可管理的模块。台海不适合赌徒心态,谁把摇骰子当战略,谁就会输在时间和算术上。
这篇写到这,我的感受也给一句:别让并航驱离变成“拖字诀”,也别把不对称作战理解成“躺赢”。决策的勇气、节奏的掌控、技术的投入,三条缺一不可。兵推把镜子递过来了,照不照,得看各方有没有直面现实的胆量和智慧。阿条在这里把话放下,不多做道德教化,只提醒一句——让新闻再飞一会儿,但可操作的事,今天就该动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