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北方,渤海湾畔。
唐山,这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百年工业重镇,其命运始终与钢铁的脉搏一同跳动。钢铁是唐山市的支柱产业,也曾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难题所在。面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考验,唐山市坚持把超低排放改造作为钢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切口,对钢铁行业进行一场从理念、布局到装备的彻底革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那么,唐山是如何转型的?
“谋”绿:以超低排放切题
2021年以来,唐山通过让落后企业退出、搬迁、提升工艺水平等方式,实现炼钢向短流程、低碳化转变,产品向绿色化和高端化水平提升。
同时,标准先行,倒逼升级。唐山制定的排放标准,远严于国家标准,其中烧结机机头烟气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达到了当时全国最严水平,从而倒逼企业采用全球最前沿的技术。
![]()
首钢京唐
钱从哪里来?技术如何选?这是横亘在前的客观问题。唐山的答案是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一方面,市级领导亲自包联企业,实施“1+1+1”帮扶机制。每家钢铁企业由1名市级领导包联,配备1个专家团队,高位推动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在手续办理、技术应用、政策落实、融资信贷等问题。
另一方面,用环保税减免、差异化信贷等经济杠杆,让环保投入不再是“成本”,而是“投资”。超低排放改造以来,唐山市钢铁企业累计减免环保税5600多万元,有效激发企业超低治理的内生动力。
唐山27家钢铁企业积极响应,累计投资900多亿元,完成了2500余项超低排放治理工程——
在有组织排放治理方面,64台烧结机全部完成脱硫脱硝超低治理和烟气循环改造,76座高炉实施均压放散回收和休风放散全回收,13座高炉建设煤气精脱硫,烧结机头烟气颗粒物、SO2、NOx排放限值分别达到了5、20、30mg/m³,排放水平全国最低。无组织排放治理同样实现突破,建成全球首座无人化智能料场,建成筒仓288个,企业厂内皮带长廊全部实施二次封闭,彻底终结了“露天倒运、风起尘满天”的历史,无组织排放量减少7成。
![]()
河钢乐钢机械化料棚
“向”绿:打造零排放运输
钢铁的污染,不仅在于冶炼,更在于物流。数以亿吨计的铁矿石、煤炭等大宗物料运输,曾让唐山境内的重型柴油车排成长龙,尾气与扬尘并存。
唐山敏锐地意识到,必须打赢这场“运输结构调整”的硬仗,其战略可概括为:陆水并举。
大力实施“公转铁”。累计开通21条铁路专用线,非临港13家企业实现铁路接入全覆盖。创新规划“公转水”。纵横钢铁建成河北省第一个“公转水”河口码头,实现铁矿石从曹妃甸港水运至河口码头、再由皮带管廊输送至厂内的清洁运输新模式;两个沿海县区由政府投资建设环港皮带主通廊,原料由港口直达6家企业料棚。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在新能源重卡推广上的魄力。通过“租售并举”等模式,唐山一举投放了16000多辆新能源重卡,这个数字高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如今,在唐山的各大厂区与干线公路上,绿色牌照的电动重卡已成主流,唐山市钢铁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达86%。
“护”绿:科技赋能守护成效
治理成果来之不易,如何确保效果可持续?唐山为环保监管装上“人工智能”的大脑。通过搭建生态环境AI数智化管控平台,系统集成全市27家钢铁企业的6000多个监测点数据,对企业生产、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分析和智能预警。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或设施停运,系统能立即报警,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精准非现场监管”的跨越。
在运输监管环节,建设了门禁监控系统和前后车牌、车身核查比对智能监控系统,将中转货场纳入视频监控范围,实施新能源重卡在线轨迹联网,实现全链条可监控、可比对、可溯源,防范清洁运输违规问题发生。
在长效机制方面,常态长效开展查处在线监测数据、第三方监测机构弄虚作假专项行动。强化动态评估,组织企业每年对照超低排放要求开展自评估。
唐山的转型涵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标准引领、运输体系改革、经济政策激励与智慧监管赋能,是一项全面、深度且协同的系统工程。它启发我们,只要方法得当,传统产业也能生出绿色的翅膀。
供稿 |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
编辑 | 张韵晨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