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科技为翼同心筑绿 擦亮中原“天空蓝”

0
分享至

人民网记者 王佩

集控中心。人民网记者 王佩摄

指尖划过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控室的实时数据大屏,烟尘浓度、二氧化硫含量等指标稳稳停在超低排放标准线下;走进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喷涂车间,催化燃烧装置默默“消化”着微量废气;来到漯河港,靠近居民区的280米抑尘墙上安装的雾森喷淋装置,使得散货作业无尘……

初冬的河南,天朗气清。近日,记者跟随河南省人大走进厂区车间、港口码头,这些鲜活的环保场景便扑面而来。此次主题采访,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近期谋划的生态环保系列监督活动的重要一环——常委会不仅审议了生态环境类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还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等活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守护蓝天白云,回应群众期待。

科技赋能监管 织密蓝天“感知网”

“请看,这是我们空气站实时传回的数据,每五分钟更新一组。”在许昌市长葛市,生态环境分局监控中心负责人程志恒手指监控大屏介绍道。屏幕上,PM2.5、VOCs等六项监测因子数据动态刷新,两座省控空气站如同忠诚的“环境哨兵”,24小时守护着空气质量。

这背后,是数字化技术的全面赋能。长葛市建立起半小时通报、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联动值守,让污染问题早发现、快处置。而在企业层面,在线监测设备的升级迭代,让环保监管更透明高效。

走进河南艾浦生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套活性炭喷射吸附设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套系统确保了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该公司副总经理唐占军介绍,公司已将在线监控的工控机升级为数采仪,“数据传输更稳定安全,监管部门和我们自己都能实时掌握排放情况,倒逼我们持续改进。”这家位于长葛市大周镇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的企业,从废气收集到末端治理,构建了全流程环保体系,其脱硫设施投用后,二氧化硫排放从50mg/m³降至10mg/m³以下,远优于国家标准。

指尖划过巨大屏幕,各项排放数据实时跳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均稳定低于超低排放标准。“我们投入1.5亿元新增末端治理设施,能自动优化上百个运行参数,不仅提升锅炉效率15%,每年还可减少飞灰产生约1万吨。”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产部长张奇辉介绍。作为许昌市静脉产业园核心项目,这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通过安装环保在线设备、竖立环保公示大屏、接入各级环保部门监测网络,让垃圾焚烧全过程阳光透明。

从政府层面的数字化监控平台,到企业端的智能监测设备,科技让大气污染防治从“粗放管控”转向“精准施治”,为蓝天保卫战筑牢了技术根基。

企业主动转型 筑牢减排“硬支撑”

“环保早已不是企业的‘附加题’,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在采访中,这句话成为众多企业负责人的共识。从“达标排放”到“主动减排”,许昌、漯河的众多企业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喷涂车间,配套建设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平稳运行。“改造投入200余万元,排放浓度从每立方米50毫克降至10毫克左右,仅为省标限值的四分之一。”副总经理孔祥宁算了一笔环保账,虽然前期投入不小,但看到排放数据大幅降低,“对员工健康和环境都更负责任,这钱花得值。”

这家拥有世界领先振动搅拌技术的企业,不仅建成可伸缩式移动焊房收集焊接烟尘,还采用低污染低挥发性水性涂料替代油性涂料,建设集中式喷涂中心采用RTO工艺处理有机废气,顺利通过河南省绩效分级工程机械整机制造行业A级评定。

走进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没有丝毫油性漆的刺激气味。“我们淘汰了老旧设备,新设备70%是进口高端环保机型,并且全部改用了低挥发水性涂料。”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鹏介绍,通过全面推进涂装原料水性化替代,从源头削减了VOCs排放。

“2020-2025年,我们每年对照国家标准逐步提升环保水平,累计环保投资达4000余万元。”在新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废气治理构建的“全流程管控体系”让人印象深刻。公司将原料卸车、输送、使用全程管道密闭,各车间工艺废气经水吸收塔、碱吸收塔等预处理后进入RTO废气处理系统,同时通过密闭间收集投料、离心等环节的无组织废气,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从再生金属、装备制造到生物医药,不同行业的企业纷纷发力,用技术创新破解环保难题,以实际投入践行社会责任,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力军。

政企民协同共治 凝聚治污“向心力”

“现在群众主动不再焚烧垃圾、秸秆,环保已成为社会自觉。”程志恒的感慨道出了全民环保意识的显著提升。

在长葛市,半小时通报、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让各部门联动更高效,环保执法人员24小时待命,一旦监控数据异常或接到群众举报,立即赶赴现场处置。这种“快速反应、闭环管理”的工作模式,让污染问题无处遁形。

企业的主动担当与政府的精准服务形成良性互动。许昌市生态环境部门以政策为导向,通过绩效分级制度激励企业转型升级,让环保水平高的A级、B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享受差异化减排政策,实现环境效益与生产效益的平衡。“作为A级企业,我们可在重污染天气实施‘自主减排’,这既是荣誉也是动力。”新天地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激励让企业更有信心加大环保投入,持续提升治理水平。

在许昌旺能,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经分选回收金属后,用作道路基层和建筑材料骨料;渗滤液经处理后用于工业水循环利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这家企业不仅承担着许昌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四县一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还肩负着城市西区冬季供暖保障,年发电量1.9亿千瓦时,民用供暖45万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环保理念。

漯河港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则针对散货作业扬尘问题精准施策,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全封闭防污染环保厂房,作业期间采取不间断降尘措施;运输车辆行驶路线避开居民区,架设280米抑尘墙并加装雾森喷淋装置;通过收窄车道、设置限速标识等降低车辆噪音;港区生活污水经MBR一体化设备处理后,用于绿化和降尘,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让港口作业实现‘绿色通航’。”该公司环保负责人介绍。

从政府部门的协同到企业的担当,从技术创新的支撑到全民参与的行动,河南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6354文章数 2007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