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斌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担着确保调水工程安全、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由于早年垃圾转运艰难,不得不在各乡镇先后建成运行42座填埋场,日均处理生活垃圾超过2000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恶臭、甲烷气体排放等,不仅为地下水安全带来隐患,更成为周边居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为从源头治理这一环境风险隐患,推动垃圾处理由填埋向焚烧转型,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十堰市痛下决心,强力攻坚,扎实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变革,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全域焚烧。
垃圾处置进入“焚烧发电”新阶段
2023年5月11日,十堰市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火试运行,标志着十堰垃圾处置正式迈向“焚烧发电”新阶段。
走进十堰市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可以看到一个悬在半空中的巨型怪物挥动“铁爪”,抓起一大堆垃圾扔进焚烧炉内,熊熊大火很快将其焚烧殆尽。该项目位于房县化龙堰镇,占地面积160余亩,是十堰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规划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目前投产的一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一台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的垃圾焚烧锅炉和配套的发电机组及烟气处理系统。据测算,一期项目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18万吨、发电51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省近千万元的垃圾填埋场运营成本和渗滤液处理成本。
十堰市坚持“一盘棋”整体统筹,按照分区域布点、就近集中等原则,积极谋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分别在房县、十堰城区、丹江口市各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变垃圾填埋处置为焚烧发电处理,持续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024年12月,十堰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面完工,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600吨/日、年发电量11400万千瓦时,配套建设垃圾接收贮存及输送、垃圾焚烧、余热利用、烟气净化、灰渣处理、给排水、渗滤液处理、自动控制等系统,并将十堰市西部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改造为飞灰填埋场,库容约40万立方米。该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十堰市全域协同焚烧新格局基本实现。
面对填埋场库容告急、环境风险叠加的双重压力,十堰市将垃圾焚烧作为整改核心抓手,通过“市级统筹+县域协同”模式,投资14.13亿元建设四大焚烧项目:十堰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丹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400吨/日,实现了全域覆盖,切实消除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隐患,让垃圾从“烫手山芋”变成了“绿色资源”。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提升至99%。
目前,十堰市正在加快探索推进成熟可靠的小型垃圾焚烧(热解)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偏远乡镇生活垃圾转运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打通生活垃圾焚烧处置“最后一公里”。
每天将600吨垃圾转化为20万度清洁电能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仅解决了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更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垃圾转化为宝贵的能源,变废为宝,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张湾区柏林镇,十堰北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中控室内,巨型电子屏实时跳动着数据:日处理垃圾596吨,烟气中二噁英浓度0.015ng/m³,仅为国家标准的1/4。同时,垃圾的减量率可达90%以上,大大减少了垃圾的最终处置量。这个总投资4.57亿元的项目,如同城市的“绿色心脏”,每天将600吨垃圾转化为20万度清洁电能,足够点亮3000户家庭的灯火。这种资源化利用方式,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此外,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也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其飞灰固化技术更让危险废物变废为宝,成为建材生产的安全原料。这种对炉渣的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水平,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吃干榨净”,让垃圾真正成了一种可再生资源。
下一步,十堰市将围绕建设国家战略水源地目标,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全域焚烧处置,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十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