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当指出,书法源自传统,本质上并非人为设计的产物。按理说,书法与传统紧密相连,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在现实里,审视部分书法名家的作品时,却会发现它们与传统大相径庭。那些作品呈现出一种随心所欲、近乎癫狂的状态,宛如令人难以理解的 “鬼画符”。这种创作风格,无疑是古代书法大家所不齿且绝不会采用的。以当代书法名家王镛和王冬龄为例,就常被人们视作这类风格的典型代表。
![]()
在书法领域,于北方,有一位身为中央美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的人物;在南方,则有一位中国美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这两位一北一南的学院书法界翘楚,堪称学院派书法的两大 “精神旗帜”,影响力非凡。学院派书法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特征,即热衷于追逐 “流行书风”,并大力高举 “艺术创新” 的旗号。然而,无论其口号喊得多么响亮,究其实质,无非是在对中国汉字进行 “西方化” 改造 。
![]()
亦有人谄媚称,于创新氛围浓厚的当下,当代书法家们极力在形式层面规避与古人相仿。他们创作之际,力图让笔法相较于古人更为夸张,亦更为考究,进而更充分地展现个性与艺术魅力。依其所言,就算 “二王” 重现世间,也定会认可这般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之举。不难想见,但凡秉持此类观点的人,或多或少都与当代丑书存在着某种关联。
![]()
沈鹏先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之际,曾提出 “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的理念,为当代书法发展指明方向。此观点一经提出,书坛迅速掀起 “创新” 热潮,许多书法名家投身其中。然而,部分人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误入歧途,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在追求创新时不慎陷入 “丑书” 的泥沼。更有甚者,某些书法家竟妄自尊大,公然宣称自己 “超越古人”。在这场混乱中,王镛、王冬龄二位先生也深陷其中,未能独善其身。
![]()
说来实在滑稽,身为资深大教授,王镛居然否认楷书作为书法根基与必修课程的地位,而王冬龄更是口出狂言,高呼 “拒绝凡人批评” 之类的话语。如此行径之下,这两位大教授仿佛自封为 “当今二王” 一般。也难怪有人随声附和,称当今书法界是北有王镛、南有王冬龄。面对这般情景,有网友不禁调侃:写不来传统书法,就搞所谓的 “胡乱创新”,这简直是要把真正的 “二王” 气得活过来!
![]()
总之,无论是将古代艺术元素融入当下创作以实现古为今用,还是吸纳国外艺术精华用于本国艺术发展的洋为中用,这些做法都有值得肯定之处。然而,诸如 “当今二王” 这类人,打着 “创新” 的幌子,实际上却在破坏传统书法的根基,这种行为就完全不同了。确实,自从西方美术传入中国并与书法相互交融后,书法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在此,建议新任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应当对那些诋毁传统文化的书坛伪大师采取行动了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