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和“大”其实是两个概念!我们现在很多人理解不了“强”的内涵,所以就会刻意地追求或者追捧“大”,好像“大”的东西就一定很强,这其实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比如现在一些搞企业的朋友,发展规模肯定没错,但真不代表你的规模上去了,你就变得真正强壮了。
因为大有大的难处!有过大团队管理经验就一定知道,管300个人和管30个人简直就是两个概念。管的人越多,人员队伍就会越复杂,利益矛盾就会越多,管理者就越难进行平衡和约束,做决策时的参考依据就会越混乱……
而且同等规模,不同结构,其实也不是一回事,你在学校里当一个班主任是管几十号人,在中小企业当一个部门长也是管几十号人,你会发现后者的管理难度是前者好些呗。因为被管理者的结构属性不一样,职员没有学生那么方便拧成一根绳。
![]()
官渡之战时期的袁绍集团其实也有上述的烦扰,他看似当时的天下第一霸主,但因为这些年的发展遥遥领先,吸纳了大量外来势力,导致他的队伍纯净度远远不够,管理难度非常大。不像曹操,这些年一直在野蛮生长,就是两条腿走路,文靠颍川、武靠谯郡,反而没有那么多烦扰。
这里也解释一下,这其实跟袁绍和曹操的个人管理水平关系不大,而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袁绍集团现在经历的内部明争暗斗,曹操集团将来也会变本加厉地去体验其味道。
![]()
袁绍准备对曹操开战之前,战前召开民主生活会(或者叫思想统一大会、战略讨论大会等等),结果有袁绍第一谋主之称的沮授同志就率先发言了,意见是啥呢?说不能跟曹操开战,而是应该屯兵黎阳,派精锐骑兵去骚扰曹操,让曹操集团无法安心生产,三年之内就可以搞垮曹操。理由是啥呢?是袁绍集团这些年一直在打公孙瓒、黑山贼等,兵民皆已疲惫不堪,冀州的负担很重。
咱先不说沮授的意见有没有道理哈!先来看看其他同志们的反应!结果沮授刚说完,郭图和审配就站出来提截然相反的意见了,说我们袁老板如此英明神武,现在又统一了北方,弄死曹操就跟捏死一只小鸡一样轻松。整那些没用的没必要。再说现在的曹操很是虚弱,要是真的再等几年,曹操缓过气来了,翅膀变硬了,那就很难搞定他了。
![]()
被同事唱反调的沮授就开始面子挂不住而不守规矩了,我是第一谋主,你们怎么可以反对我的意见呢?你袁绍怎么可以听他们的而不听我的呢?你必须对我言听计从才对呀,谁反对我你应该帮我骂他才对呀……请细看沮授随后的发言内容哈,如下:
“自古救乱诛暴的叫义兵;恃众凭强的叫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把称帝的袁术都给收拾了,人家现在是正义之师,是民心所向。而且曹操法令严明、士卒精练,根本不是公孙瓒那种级别的人比得上的,不好打。如果我们现在舍弃一定能赢的办法去兴无名之师,袁总,我为你的后果担忧啦!我想想替您后怕啊!”
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
![]()
郭图、审配又继续反驳,咱们打曹操就跟武王伐纣一样,怎么能叫“不义之举”呢?现在咱们占据优势,这个时候不收拾曹操什么时候去收拾他?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越国之所以称霸,就是因为抓住了时机;吴国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他们坐失良机呀!
反正,内部一番面红耳赤的大辩论之后,被吵得脑瓜子嗡嗡响的袁绍最终当场拍板,这事就这么定了,咱们按计划对曹操开战。
![]()
至此我们必须要讨论一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沮授的意见和态度有啥问题?
首先,沮授的“休养生息、局部袭扰”意见是不对的。你咋只关注你们这些年消耗很大而忽略了曹操这些年的消耗更大呢?战略、战术的设计基础是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不能光盯着自己的账本看。曹操现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在大力发展屯田业务、军事上正在急剧地向外扩张,你还三年之内耗死人家?估计都要不了三年,人家就能整体实力反超你们了。
![]()
其次,沮授的政治立场有非常大的问题。瞧瞧他后面那一大段支撑自己观点的话,那是内部工作探讨吗?简直就是对袁绍政治骂街呀!人家是正义之师你袁绍是反动派,人家非常强大你袁绍出兵就是自讨苦吃,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站在曹操的政治立场上说话一样,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坐歪了。
最后,沮授的工作态度也是很有问题的。讨论问题就讨论问题嘛,老板和同事不同意你的观点,你就敢大放厥词,这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吗?你这种职业狂徒谁敢信任你和重用你?顺着你的意思来就一切好说,但有一点不如你的意,你就敢随便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你是老板还是袁绍是老板?
当然,沮授立主窝在河北是有不纯动机和目的的,咱们后面会说的。
![]()
第二个问题,郭图和审配反对沮授的意见正确不正确?这个问题因为已经解释了沮授的问题,所以很好理解,显然是更加正确的。但是这中间有个什么问题呢?沮授是河北本土士族代表,而郭图是袁绍河南老乡的代表,他们的公然反对衍生了很多复杂的矛盾,比如沮授认为这是刻意针对他们河北派。
![]()
第三个问题就是袁绍最后拍板要打曹操到底合理不合理?
大家别看袁绍最后输了哈,但其实袁绍这次决策是相当正确英明的。曹操这些年就一直在到处搞事,没消停过,光张绣就来回折腾了三次,吕布、袁术也是频繁与之交战,消耗相当大,比如他刚刚那下吕布就是在粮食快要消耗光了才堪堪拿下的。这个时候,他最为虚弱,而且西边还有张绣和刘表这个威胁点在,他满头虚汗的时候不去打他,难道要等他再吃了几颗千年人参再去打他?那不是瞎扯淡吗?
再说,谁都知道,跟曹操一战是迟早避免不了的,不是谁避战,对方就能放过你的,这是一个避无可避、退无可退的问题。
![]()
等几年之后再打更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瞧瞧这三年曹操依靠汉献帝的金字招牌到处招商引资,都起飞成啥样了?比如臧霸这种彪悍的地方武装,还有关中、河内等地方势力不都逐渐倒向他了吗?再等几年,曹操不得神功大成、天下无敌了?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质疑袁绍的决策水平,这货脑袋清醒得很,水平高着呢?打压异己,不就是要趁着对方比较虚弱窘迫,而己方掌握绝对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这个战略威胁点吗?等人家神功大成了,那还打个毛线?
![]()
我们很多人因为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了,所以以果推因,说沮授简直就是神人一个,可惜袁绍听不进去正确意见。其实事情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即便大家觉得沮授说得特别好,难道郭图审配就说得不好吗?其实任何大的战略讨论都必然会存在意见相左的争执,这很正常。只是讨论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更要控制情绪和立场。像沮授那样一不满意就说对方是正义之师,自己这方是反动派,这放到哪里都是讲不过去的。
沮授这个人有水平确实是有水平,但他也得亏是活在袁绍手下,要是他生活在后面起飞的曹操手下,看曹操会怎么收拾他。你端着这家饭碗却踩低自己的东家去长敌人的威风,没几个人会惯你这臭毛病的。关键是,你沮授还是集团高管的身份呀!
![]()
继续讲一讲袁绍集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其不和谐的内部党争吧!
袁绍的老家在豫州汝南,是一个典型的北漂,当他在冀州站稳脚跟之后,手下的骨干结构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两个大阵营、三个小阵营:河北派和河南派,其中河南派又分颍川派和南阳派。河北派很好解释,人家是根深蒂固的地头蛇,没有人家入股支持,你很难站稳脚跟;颍川派主要就是指当初游说韩馥转让冀州股权给袁绍的公关团队,人家是创业元老。南阳派则是袁绍的老旧嫡系。
![]()
比如袁绍的重要的八位谋士,田丰(巨鹿)、沮授(广平)、审配(魏郡阴安)这仨是河北人,许攸、逄(pang)纪这俩是南阳人,郭图、荀谌、辛评这仨是颍川人。
职场之中,这种内部小山头的斗争是永远避免不了的,因为都会去抢夺利益蛋糕嘛。但是有一种情况其实不会爆发矛盾的,啥情况呢?那就是组织的整体利益蛋糕在不断做大的情况下,比如创业初期的袁绍集团,到处要用人,大量的人才得到了重用。然后不断地在发展和拓展产业,同志们的收益都很有保障。问题出现在哪呢?出现在袁绍逐步统一北方的时候,利益蛋糕已经基本定型了,这就是完完全全的瓜分阶段了,那就谁也不会对谁客气了。河北人和河南人的两派对决之余,两派内部自己也并不统一。比如田丰与逢纪不对付、沮授与郭图总互撕,反正你说东我就非要说西,最后集体找袁老大要个说法。
职场里的党争就跟后宫的女人争宠是一样的,老板听谁的,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就拥有更大的利益分配权。然后恶性循环直到只剩下一家独宠。我们现在很多商业环境也都是如此。
![]()
但是,这样的问题还非常不好解决,因为这样的职业狂徒手里通常都是有杀手锏的,比如这次闹情绪的沮授在当年袁绍入主冀州后就被封为监军,负责监督诸将,这几年发展的非常迅速,不光声望甚高,还有实力不弱的嫡系势力。人家闹事不怕受制裁,甩脸子你袁绍也不敢拿我怎么样。
所以史书之中给了袁绍一个著名的评语:好谋无断。这其实是有点冤枉袁绍了。人家袁绍这一辈子其实做了无数立竿见影的正确决策,基本上没有翻车过,之前把公孙瓒打成宅男的过程中,不就一直英明着呢?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好谋无断的人可能成为一代霸主吗?袁绍不够果断其实一辈子只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当初没有当机立断地打刚刚入京的董卓;第二是后面没有在乌巢被偷袭之后豁出去亲自带队攻打曹操的营地。
![]()
真正在袁绍那样的位置呆过的人才能明白,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你手下有一大帮各怀鬼胎的大聪明时,几乎就是举步维艰。比如每次开会,七八个大能耐,这个说东那个说西,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你怎么做决策呢?听这个人的,那个人跟你闹情绪,而且你还不能把闹情绪的人怎么样,烦不死你?
再说一遍,袁绍其实是做得相当好了,这么多年没出什么大乱子,有生之年都能镇得住场子。
但是,袁绍终究不是神,再加上他确实是碰上顶尖高手了。顶尖高手的对决,拼的不是绝活,而是护住短板。当一方的劣势恰恰是对方的优势时,短板效应会无限放大。
![]()
比如这次沮授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同时,同样作为二当家的荀彧是怎么支持曹操工作的?袁绍虽然很猛,但曹总你比袁绍有四大必胜优势,虽然都是片汤话,但都是在给曹操打气呀。
简单说一说沮授的心理吧!沮授之所以敢这么桀骜不驯,是因为他有恃无恐。这些年下来,他威望很高、根子很硬,手里有部队,背后有一大票支持者,你袁绍只能听我的,不听我的就是你的不对。他为什么不支持袁绍南下呢?因为他的根基在河北,袁绍南下成功了,新增的利益蛋糕大概率会分给河南派,他捞不到太大的好处。继续巩固北方四州的利益基本盘才是他的最优选择。当然,打曹操也不是完全不能打,但必须要按我的方案来,那样,成功了我就是首功之臣,分利益蛋糕时就得先就着我……
不展开说了,后面大家会看到各种类似场景,比如田丰也是在袁绍没听他的之后就各种公然唱反调扰乱军心!
![]()
因为很多人不具备站在更高维度去综合看问题的能力,所以袁绍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输了活该”的草包典型,但事实上袁绍这个人真的很牛,甭管自己的班子成员乱成什么样,只要他在,就稳得住场面。袁绍集团的崩溃点其实是袁绍之死,因为袁绍一死,就没有人能镇得住场子了,开始四分五裂了。
举个例子,沮授这次公开发表反动言论,袁绍怎么处理他的?当时没动沮授。然后等郭图递刀子过来说沮授这是恃宠而骄,必须要削他的权,立马就顺势接过郭图的刀子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精、准、狠,一字不落!
被削权的沮授更加闹腾了,在袁绍准备过黄河的时候,召集了自己的宗族、散尽家财,散播恐怖言论,说袁绍这次完蛋了,自己留着钱没用了,不如分给大家各自去讨生活。然后他的族人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优势在我方,你悲观个啥呢?沮授又继续说曹操英明且有天子那面政治旗帜,袁绍这次保准完蛋。
![]()
历史不忍细读呀!现在大家还觉得袁绍不听沮授的是完全没道理吗?
另外解释一下袁绍为什么没有杀了越闹越不像话的沮授?因为沮授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杀了沮授会导致内乱的,所以袁绍才一直忍着。
![]()
作为对比,咱们再来看看此时曹操的内部气氛。
大部分武将站在专业角度,认为这仗没法打。然后还有如孔融这样的非曹操嫡系大臣也反对迎战袁绍。
但这些不重要,因为你们的意见不重要,二把手荀彧怎么看才重要。荀彧站出来以正视听,袁绍我原来跟过,太了解他,水平就那样,内部问题重重,比如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逄纪果决而刚愎自用,将来许攸的家人在后方作奸犯科,一定会有人挟私报复许攸的,然后许攸就会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
![]()
看看荀彧这段话的含金量哈,他讲的后面几乎一一应验,真的是荀彧未卜先知吗?其实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敌人和了解自己,其实是一样重要的。怂和蛮,其实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去发现敌人的弱点,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另外说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注的事情哦!荀彧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 田丰,巨鹿人;许攸,南阳人;审配,魏郡人;逄纪,南阳人。 郭图(郭嘉族人)、辛评(辛毗族人)、荀谌(荀彧族人),颍川人。大家仔细品一品哈,相当于袁绍的八大谋士,除了沮授和三个颍川人,其余全被荀彧挨个骂了个遍,文化人真会玩哈!
![]()
荀彧一发话,所有人都乖乖闭嘴了,曹操的内部统战工作就几乎全票通过了。这就是荀彧的价值,也是曹操文武各一条腿走路的好处。
最后说点大多数人都能听明白的话吧,其实我们交朋友也是上述这个道理,不是朋友遍天下就一定是好事,万一你的朋友圈背后分成了各个矛盾重重的小圈子了呢?总有一帮人能坑到你的。朋友圈的核心是什么?是干净纯粹且高质量的朋友圈,质量是基础,数量只能算锦上添花。所以,崩看有些人每天应酬很忙,但那其实是一种社交上的虚假繁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