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典时代的荣光褪色,希腊的身影在罗马的铁蹄下如何自处?从哲思奔涌的城邦,到帝国行省的一角,这片土地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与挣扎?苏格兰史家乔治·芬利,以半生热血与笔墨,在《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前146—716》一书中以希腊为中心讲述这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下文为书评人谈炯程为本书所撰写的书评,原刊于《新民周刊》。
![]()
论及希腊,人们总是讲起它在古典时代的辉煌: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浓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希腊想象,高耸的穹顶之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一众哲人正漫步讲学。然而,仿佛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的两本史学巨著《历史》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便框定了希腊古典时代的时间范畴,《历史》之前,是创世之初的混沌,是神人同形同性的传说时代,《战争史》之后,则是一片纷争不断、晦暗不明的泥淖。色诺芬仿效修昔底德笔法写成的《希腊史》,尽管记载混乱,却是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少有的史料。而再往后,希腊几乎失去了言说自己历史的能力。它被一次又一次内战撕裂,最终竟为周边强权所吞并。直到一千多年以后,希腊才再一次为独立而战。
生于1799年的苏格兰历史学家乔治·芬利,曾于1823年追随诗人拜伦,亲身参与希腊独立战争。出于对希腊文明的热爱,对当下希腊混乱政局的愤懑,芬利希望从历史的幽暗处,寻回希腊民族久已遗失的声音,他计划写一本《希腊史》,讲述希腊从被罗马征服至今的历史。这部书的写作从1843年开始,一直到1861年才告一段落。1877年,芬利逝世两年后,这部《希腊史》更名为《从罗马征服至今(前146至1864年)的希腊史》,重新出版,并得到各国史学界的重视。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前146—716)》便是这部经典史学著作的上半部分。
和大部分诞生于现代史学学术规范出现之前的著作一样,《罗马统治下的希腊》有着汪洋恣肆的宏伟文体和鲜明的问题意识。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芬利写作此书时绕不开的范本。他意欲回答的历史母题与吉本相似,即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何以走向衰弱。
![]()
罗马的征服对希腊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纵使有过诸如哈德良、奥勒留之类仰慕希腊文明的罗马统治者,纵使在征服初期,罗马的治理为希腊半岛带来了久违的和平,然而希腊民族却在奴役下一再丧失塑造其民族主体性的机会。这从希腊哲学的衰落可见一斑。
嗣后,在阿瓦尔人与波斯人的夹击之下,希拉克略大帝凭借超人的军事才华,挽狂澜于既倒。拜占庭帝国的疆土遂在此时成型。希腊世界接纳了罗马帝国的残躯,但其自身却被罗马的统治秩序改造。在芬利看来,希拉克略是拜占庭帝国的塑造者,却不是希腊民族的塑造者。他的世界仍与希腊土地上的普通人相隔绝。文化认同的混乱,给迈入近代世界的希腊带来诸多困扰。这正是芬利关注罗马征服后的希腊史的原因:他想要透过回溯这段艰难、灰暗、无名的岁月,为新生的希腊寻回其根系。
![]()
![]()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前146—716》
[英]乔治·芬利 著
吕厚量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公元前146年,罗马共和国摧毁科林斯,彻底征服希腊;公元716年,伊苏里亚人利奥三世登基,东部帝国的罗马主导影响近乎消失。围绕这段覆盖古典晚期、中世纪,长近九百年的历史,继承爱德华·吉本衣钵、亲身参与希腊独立战争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乔治·芬利上溯马其顿帝国,下沿拜占庭帝国,系统、透辟地分析了罗马统治下希腊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不仅记录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还关注民众生活、经济结构、地方治理等面向,全方位展现了罗马以军事、政治征服希腊也反受希腊文明、制度影响的复杂互动,既为专业学者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与框架,也为公众理解希腊文明的连续性及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韧性打开了窗口。这部凝聚芬利“爱希腊”深情的鸿篇巨制作不仅是19世纪欧洲古典学与公共史学完美融合的经典范本,更是希腊古典晚期史、罗马帝国史、拜占庭史领域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著作,其跨时代的历史视野与人文关怀,对理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至今仍具启发意义。
亮点推荐
★继承爱德华·吉本衣钵、亲身参与希腊独立战争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乔治·芬利以革命者的深情关切、历史家的严谨考据、政治家的公共眼光、哲学家的普世精神,铸就比肩《罗马帝国衰亡史》的鸿篇巨制,古典学与公共史学完美融合的经典范本,希腊古典晚期史、罗马帝国史、拜占庭史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以希腊民族为中心,打破罗马—希腊关系的传统研究模式,从军事征服、行省治理、社会生活、宗教发展、民族认同、对外关系等维度,连缀从希腊沦落到利奥三世登基近九百年的历史,揭示两大古代文明权力与文化、经济与身份的复杂互动:古典时代的“希腊性”并未因罗马征服彻底消失,反而汇入帝国精神的内核;而罗马的统治术亦预示了现代帝国的政治策略。这种辩证、多元的视角,对理解当今世界地区、国家的冲突与交融仍具启发意义。
★兼具宏大视野与人文精神,聚焦君士坦丁、查士丁尼、希拉克略等重要人物及迁都君士坦丁堡、波斯战争、蛮族入侵等重大事件,既为专业学者提供关于领土归属、币值变化、土地改革的详实史料与精炼思考,也为普通读者呈现饱含“爱希腊”情结的丰富叙事与覆盖中长时段的完备框架,堪称同时了解希腊民族、罗马帝国兴衰浮沉的首选史学名著!
★中文版首度问世,收录关键大事年表及芬利参与历史、书写历史的心路自传。拜占庭史权威学者陈志强、希腊罗马史权威学者郭小凌联袂推荐:“历经磨难的希腊民众的故事、保留火种的希腊文明的画卷都生动展现在字里行间,折射出希腊精神的熠熠光辉”,阅此书方“可知古代西方文明的深层基因所在”。
作者简介
乔治•芬利(George Finlay,1799—18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于格拉斯哥大学、哥廷根大学、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却对希腊解放事业充满热情,在希腊独立战争中追随拜伦勋爵,后定居希腊。他积极投身希腊的国家改善计划,但收效甚微,此后便将注意力转向历史研究,其七卷本巨著《罗马征服以来的希腊史:前146—1864》被视作吉本以来英国史学界最伟大的著作,也成为研究希腊历史、罗马帝国后期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历史无法绕过的经典。
译者简介
吕厚量,爱丁堡大学古典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掌握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法语,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史研究。已出版专著Xenophon's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古希腊史学中帝国形象的演变研究》;独立译作《罗马革命》《汤因比传》《塔西佗》。
相关评论
芬利勇敢地选择了一个不俗的题目,并唤起人们对它的注意。他虽然一直把希腊放在前景,却提供了一部关于东方帝国的相当完备的史纲。
——G. P. 古奇《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
吉本的衣钵在英国传给了乔治•芬利……这部书是吉本以来英国史学界最伟大的著作。这部书从头到尾都表现着创造性的研究和对这个题目透辟的了解。
——J. 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
芬利先生的这部史学巨著凭借其卓越的学术价值与深刻洞见闻名遐迩。这部承载着他对希腊深情的经典之作如今走进中文读者的视野,历经磨难的希腊民众的故事、保留火种的希腊文明的画卷都生动展现在字里行间,折射出希腊精神的熠熠光辉……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席教授
罗马军团剥夺了希腊城邦的独立,却在文化交融中完成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角色转换,谱写希腊罗马文明合体的新章。阅芬利《罗马统治下的希腊》一书,可知古代西方文明的深层基因所在。
——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