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当贵州轮胎的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起落,AGV小车在5G网络中无声穿梭,这座刚刚跻身全球“灯塔工厂”的智能车间,展示着“贵州智造”的硬实力,150余名工人便可驾驭日产万条轮胎的智能生产线,劳动生产率较改造前提升了68%。这个从“千人工厂”到“世界灯塔”的精彩蜕变,恰是“十四五”以来贵州新型工业化浪潮奔涌的生动注脚。
5年来,贵州工业以“挑大梁”的担当,挺起了全省发展的脊梁。一组数据见证历史性跨越: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从17.1%跃升至36.7%,工业投资占比从17.9%提升至34.2%,工业税收占比突破48%。
5年来,省市县三级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共识全面形成,“3533”奋斗目标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四梁八柱”日益坚实。产业格局焕然一新,“六大产业基地”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2%,成为贵州工业的“定盘星”。宁德时代落地建设从矿产开发到电池制造的全产业链,吉利整车制造填补产业链空白,华为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富矿精开”战略引领下,磷、煤、氟化工实现耦合循环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异军突起,三元前驱体夺得全球市场份额第一。酱香白酒构建起完善产业体系,“赤水河谷中国酱香”品牌价值持续彰显,传统优势产业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机。
创新动能澎湃涌动,技术突破层出不穷。贵州轮胎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实现行业“从0到1”的突破;磷化集团建成行业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湿法磷酸净化技术世界领先;贵州钢绳集团自主研发了世界最大直径钢丝绳,实现了我国钢丝绳行业修订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2.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65%,中安科技完成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贵阳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创新的种子在贵州工业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转型之路越走越宽。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全球最大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装置。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工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载体能级全面提升,开发区改革释放新活力。全省103家开发区心无旁骛聚焦制造业发展,开发区规上制造业产值占全省92%。“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全面推行,市场化运营机制不断完善。在“通道+产业”双轮驱动下,贵州白酒、“新三样”等工业品畅销海外,贵州工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前路浩荡,未来可期。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贵州工业将继续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以“含新量”“含绿量”提升工业增长“含金量”,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6+3”现代化工业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