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2025年11月12日,前世界拳王、基辅市长克利奇科对着镜头说了一句让人心凉的话:"或许可以把征兵年龄降到22岁。"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刚满22岁、本该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找工作、规划未来的年轻人,可能随时被拉上开往前线的巴士。
三年战争打下来,乌克兰已经把征兵年龄从27岁降到25岁,现在市长又盯上了更年轻的一批。这不是什么战略调整,这是兵源枯竭的信号。
![]()
第一章:拳王市长说了大实话
克利奇科是个直性子,当年在拳击台上,他的重拳能把对手打得找不到北。2025年11月12日,他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采访时,这一次他打的是另一种仗——为乌克兰征兵打舆论仗。
"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士兵和人力资源问题。"克利奇科没绕弯子,直接把问题摊在桌面上。他说,现在乌克兰规定25岁才能被征召,但这个年龄可以往下调。调到23岁?还是22岁?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克利奇科紧接着又说:"过去18岁就可以服兵役,但那时他们还是孩子。"你品品这句话的矛盾——既承认18岁是孩子,又准备把征兵线降到22岁。22岁和18岁差4年,但22岁就不是孩子了吗?
![]()
这位市长心里清楚得很。
他在采访里提到,数百万乌克兰年轻人现在人在海外。"如果能有一半的年轻人回来,我们就会感到欣慰。"注意这个用词——"欣慰",不是"期待",不是"相信",是"欣慰"。
一个国家的市长用"欣慰"这个词来形容年轻人回国,说明他根本不指望这事能实现。
2025年8月,乌克兰政府修改了出入境规定,允许18至22岁的男性自由出入境。这政策刚放开没几个月,克利奇科就提议降低征兵年龄。先放人出去,再想着把他们征回来,这怎么看都像是饮鸩止渴。
克利奇科还说了一句更扎心的:"战后我们将面临巨大困难。"他用的是"将",不是"可能"。这位前拳王很清楚,战争结束后,乌克兰要面对的是整整一代人的缺失。
![]()
第二章:征兵年龄是怎么一步步降下来的
2024年4月17日,泽连斯基签了一个法令。
这个法令把征兵年龄从27岁降到了25岁。当时新华网的报道里写得很清楚,新法令的主要内容包括:降低征兵年龄限制、拓宽征兵范围、强化征兵通知权力、允许军方征用车辆、加大逃避兵役惩罚力度。
你看,每一条都在收紧。
2025年2月11日,乌克兰政府批准了一个针对18至24岁年轻人的参军计划。
![]()
观察者网的报道说,这个计划号称"自愿",实际上开出的条件是签一年合同,给100万格里夫纳奖励,相当于17.5万人民币。
17.5万对乌克兰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可问题在于,如果真是"自愿",为什么要开这么高的价?答案很简单——没人愿意去。
腾讯新闻的报道里提到,到了2025年,动员范围更宽了,检查更严了,允许18岁以上自愿参军,效果还是不好。
美国人也着急。
![]()
2024年底,美国高级官员多次敦促乌克兰把征兵年龄降到18岁。理由是"纯粹数学"问题——你得有足够的人去对抗俄军。乌克兰官员的回应很硬气,降低年龄是你们想延迟武器援助的借口。
这话说得够直白。
武器没到位,却要我们把18岁的孩子送上战场?乌克兰人不傻。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说,乌方认为问题核心是武器短缺和训练不足,不是年龄。
可架不住战场在烧钱烧人。
![]()
2024年6月,乌克兰议会议员洛辛斯基就说过:"如果我们继续为生存而战,就需要降低参战年龄。事实上,现在已经从27岁降到25岁,不排除这不是最后一次关于征兵年龄的变化。"他说这话的时候,离克利奇科提出22岁的建议,还有一年半。
征兵年龄就这样一路往下掉。
27岁到25岁,用了一年多,25岁到22岁,只用了半年多讨论时间。下一步是20岁吗?18岁?没人敢说这个底线在哪里。
![]()
第三章:街头的巴士和Telegram上的征兵地图
"巴士化"这个词,被评为乌克兰2024年年度词汇。
什么叫"巴士化"?就是征兵人员在街上看到适龄男性,直接拉上巴士,送往前线。乌克兰现代语言词典把这个词收录进去,说明这事已经常态化到需要一个专门的词来描述。
2025年1月4日,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指挥官比列茨基公开批评这种做法:"我们都清楚需要征兵,但我们也明白这种方式不适宜。"连前线指挥官都看不下去,可想而知这事有多粗暴。
![]()
老百姓的反应更直接。
他们先是躲在家里,一躲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后来发现这招不管用,征兵人员会直接上门。于是他们"进化"了——建Telegram群组,实时分享征兵官员的行踪。
基辅有个20万人的电报群,用"晴天"、"多云"、"暴风雨"这种天气符号标注征兵车的位置。这哪里是征兵,这是躲空袭。
2025年2月28日,白宫发生了一场尴尬对话。
![]()
美国副总统万斯对着泽连斯基说:"你们正在到处强迫新兵入伍,因为你们出现了人力问题。"泽连斯基一开始还想辩解:"你去过乌克兰吗?"万斯直接反问:"你不同意你们在招募新兵方面遇到问题吗?"
泽连斯基只能承认:"我们是有问题。"
这段对话被各大媒体报道,成了2025年初最尴尬的外交场面。一个国家的总统,在盟友面前承认自己征不到兵,这得多无奈。
真实的征兵场景更残酷。
![]()
2025年3月30日,俄新社、塔斯社援引乌克兰媒体的报道:在赫梅利尼茨基地区,征兵办的军警当着一名男子妻子和5岁儿子的面,把他强行带走。孩子眼睁睁看着父亲被拖上车,这场景能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童年记忆?
乌克兰最高拉达人权事务专员卢比涅茨说,征兵办人员的违规行为已经"大规模蔓延"。逃兵数量累计超过10万人。2024年的调查显示,46%的乌克兰民众认为逃兵役"不可耻"。
当一个国家有近一半的人认为逃兵不丢人,这战争还怎么打?
![]()
第四章:数字不会说谎
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数字是:2024年乌克兰军队损失约59.3万人。
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继续增长。俄方数据显示,2025年乌军损失逾34万人,损失装备超过6.5万件。这些数字有争议,各方统计口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识——伤亡很大。
联合国的报告更直观。
乌克兰人口从战前的4300万降到3400万,三年时间少了900万人。这900万人去哪了?战死的、伤残的、逃难的、出生率暴跌的,全算在里面。
![]()
克利奇科在采访里说,乌克兰在人力资源上与俄罗斯的差距"日趋失衡"。他没说具体数字,但腾讯新闻的报道提到,乌军每月损失约5万人,动员只能补充3万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月净亏2万人。
这账怎么算?
照这个速度,一年就要亏24万人。乌克兰现在总人口3400万,适龄男性能有多少?就算有500万,按照每月净亏2万的速度,撑不了几年。
战争还导致1300万人逃离家园。
其中800万人跑到了西方国家,50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克利奇科说希望一半年轻人能回来,可人家在欧洲有工作、有安全、有未来,凭什么回来?
![]()
征兵年龄降到22岁,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不能。
这只是在用未来换现在,用下一代的生命填眼前的窟窿。22岁的年轻人本该是战后重建的主力,现在要把他们送上战场。等战争结束,谁来重建国家?谁来生孩子?谁来支撑经济?
克利奇科说战后需要"和平、工作岗位和高质量生活"来吸引年轻人回流。可如果这代年轻人都在战场上消耗掉了,那个和平的未来谁来建设?
这就是征兵年龄不断下降的死循环。
![]()
战争需要兵源,兵源不够就降年龄,降了年龄就消耗更多年轻人,消耗完了战后更缺人,缺人就更难重建,更难重建就更难吸引海外年轻人回来。这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
克利奇科的提议不是解决方案,是绝望的信号。
当一个国家的市长站出来说"把征兵年龄降到22岁",说明他们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不是战略,这是投降前的挣扎。
数字不会说谎,人心也不会。
参考资料: 1.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11月12日,《基辅市长呼吁将乌克兰征兵年龄降至22岁》 2. 新华网,2024年4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强化征兵法令》 3. 观察者网,2025年2月12日,《激励18至24岁年轻人参军,乌克兰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