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超过1.4亿,高居全球首位,每10个人中约有1位糖尿病患者。对于庞大的“糖友”群体,仅仅“管住血糖”就够了吗?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又称“世界糖尿病日”),为响应“多病共管”的公共卫生需求,助力慢性病防治政策落地,“糖疹联防,稳住血糖”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科普活动在京启动。
本次活动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提供专业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发起。专家指出,糖尿病管理正从“单一控糖”迈向“多病共管”的新阶段,尤其需警惕如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偷袭。
![]()
共病风险:“糖”与“疹”的恶性循环
活动现场,专家们深入剖析了糖尿病与带状疱疹之间的密切关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郭立新教授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62岁的糖尿病患者,在患上带状疱疹后,血糖出现剧烈波动,病情变得复杂,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这并非个例。郭立新教授解释,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代谢异常,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遭受各种感染。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而一旦两者“相遇”,约有24%的患者血糖控制会恶化,住院率和并发症风险也随之攀升。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怕带状疱疹?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指出,超过90%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当免疫力下降,病毒就会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对于“糖友”而言,这种疼痛更为剧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波涛解释:“糖尿病患者若患上带状疱疹,往往疼痛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重,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更高,极易形成疾病相互加重的恶性循环。”
破局:从“单打独斗”到“联防联控”
面对“多病共存”的挑战,传统的单一疾病防控模式已显不足。专家一致认为,必须建立“联防联控”的健康管理新策略。
内分泌科医生需转型为“综合健康守护者”。郭立新教授建议,在日常诊疗中应主动评估50岁以上、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感染风险,并提醒他们重视流感、肺炎及带状疱疹等疾病的预防。
作为健康守门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积极行动。北京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学慧书记介绍,他们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为居民管理血糖的同时,也会科普并提供成人疫苗接种服务,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
此次“糖疹联防”科普活动,旨在推动公众和医疗体系转变观念。对于每一位“糖友”而言,管理好血糖是基础,主动预防共病风险则是守护长期健康的关键一步。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多方协同、主动预防,才能为亿万糖尿病患者筑牢坚实的健康屏障。
南方+记者 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