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14日报道:韩国艺术家崔旴嵐在余德耀美术馆呈现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奥德赛”。这是他继2022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个展后,再度于大型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也是对2014年、2023年两次参与该馆开馆群展的深度延续。
![]()
本次展览聚焦崔旴嵐2012年与2022年两个关键创作时期,汇集近20组重要代表作品,涵盖装置、雕塑、绘画及近100幅纸上手稿与设计图纸。以动态雕塑与机械美学为核心,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标志性的“生命机械”(Anima-Machines)系列,展现其对机械文明、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诗性表达。
![]()
自20世纪90年代初,崔旴嵐便致力于创造兼具生物形态与机械动力的雕塑作品。他以真实有机体为灵感,通过精密的几何设计与部件组合,将成千上万个独立零件串联成环环相扣的运动序列,让机械呈现出游弋、舞动或呼吸的生命状态,仿佛被赋予内在生命力。
![]()
随着创作推进,崔旴嵐将神话与历史叙事融入作品,以拉丁文、梵文及自创语言为作品命名,赋予每件作品独立的故事背景与灵魂。此次展出的《衔尾蛇》(2012年)以循环形态构建视觉隐喻,《浮华阁》(2012年)则通过璀璨呈现引发对价值追求的思考,作品视野逐步扩展至社会秩序、信仰体系与人类文明演进等宏大主题。
![]()
展览核心作品《小方舟》(2022年)长逾12米、高6米,船身两侧的35对机械船桨由刷白的废弃纸箱构成,成为艺术家创作理念的集中体现。船桨静止时如阻隔之墙,抬升时化作海浪,协同展开时则上演“方舟之舞”,伴随环境声效诠释着集体航行的未知与壮丽。这件作品源自艺术家7岁时与父亲合作的油画蓝图,通过3D打印等技术迭代,成为探讨技术、文明与救赎可能的寓言载体。
崔旴嵐将艺术视为提出根本问题的实践,这场“奥德赛”便是对“我们在哪儿?又将去往何处?”的艺术追问。展览展出至2026年3月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