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最爱的董鄂妃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尽管这已经是顺治皇帝的第4个儿子了。顺治皇帝的长子此前夭折,但此时还有2个儿子尚在人世。
但是欣喜若狂的顺治皇帝,依然把这个孩子叫“朕之第一子”。
很多人把这视为顺治皇帝真爱董鄂妃的表现,觉得这意味着在顺治眼里,其他女人给他生的儿子都不是自己的儿子,只有董鄂妃生的儿子才是他的第一个儿子。
不过这个孩子3个多月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悲伤的顺治皇帝把他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不过我们细看清初的史料就发现,顺治皇帝称荣亲王为“朕之第一子”,并不是因为顺治皇帝眼里只有董鄂妃,看不上其他爱的女人。
而是因为清初独有的、近乎“嫡庶神教”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说清初是嫡庶神教呢?董鄂妃也不是皇后呀,她的儿子怎么就嫡庶有别了呢?
![]()
01、清初的“嫡庶神教”是怎么回事
古代是一妻多妾制,一般把妻子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妾生的儿子称为庶子。
不过我们看古代的皇子们的待遇就会发现,嫡子和庶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嫡子的继承权靠前,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嫡子在世,就很难轮到庶出的皇子当太子、当皇帝。
可是如果一个嫡子当不上皇帝,当不上太子,那么他和庶子的待遇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显著的区别。
汉朝的时候,不管是皇帝的嫡子还是庶子,都是封诸侯王。后来有了亲王和郡王之分,所有能活到封王年纪的皇子都能封为亲王。
在这种情况下,嫡出皇帝和庶出皇子的封王待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反倒是皇帝如果更喜欢庶子的话,庶子的封地可能比嫡子的还要好。
可是清朝的后金时期和清朝初年完全不一样,嫡庶之分的区别大到难以想象,甚至皇帝庶子的待遇都可能比不上亲王的嫡子。
![]()
和古代大多数汉人朝代不同,清朝早期,在关外还叫做后金的时候,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多妾。
这大约是因为当时关外的女真人以部落为主,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娶妻往往是部落之间的联姻。
而一个男人可能娶好几个来自不同部落的女人,她们之间谁当妾都不合适,索性都是妻。
以努尔哈赤为例,他一生十几个留下记载的妻妾,其中最有名的当属4个为他生下儿子的大福晋。
其中他的继福晋衮代和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就是有重合的时期,并且她们都是福晋,都是妻。
这是因为衮代是努尔哈赤的堂兄去世之后他收继婚的,是他心爱的女人,而孟古哲哲是当时很强大的叶赫部贝勒的女儿,她们谁都不可能做妾。
努尔哈赤的儿孙们,也大多有好几个福晋,被记载为一娶福晋、二娶福晋、五娶福晋之类的,她们有不少是同时存在的,都是妻。
![]()
所以在当时女真贵族家里,或许有一个真正管家的福晋,但是多个福晋并存,并且这些福晋都是妻,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而这些福晋生的儿子,自然都是嫡子。
努尔哈赤的4个福晋一共给他生了8个嫡子,这8个嫡子都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这是后金的最高爵位。
并且每一个福晋所生的长子,都被努尔哈赤封为八旗旗主,有的福晋甚至不止一个儿子当上旗主。
努尔哈赤这些嫡子的孙子,待遇也不差,例如嫡长子褚英的嫡子杜度,嫡次子代善的儿子岳讬,都是在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就以努尔哈赤嫡孙的身份成为贝勒和旗主。
但努尔哈赤那些侍妾所生的庶子们,没有一个能当上贝勒,更没有一个能当上旗主。
![]()
努尔哈赤的妻妾们分为3个等级。
除了属于妻的福晋和没有称号的侍妾之外,还有侧福晋。
侧福晋的地位低于福晋,高于侍妾们。
她们生的儿子,地位也夹在福晋所生的嫡子和侍妾所生的庶子之间。
典型的代表就是努尔哈赤的第7子阿巴泰。
他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以他虽然比不上他那些福晋生的嫡子们,但是他的人生起点也比侍妾生的庶子们高得多。
努尔哈赤愿意给他指挥打仗的机会。
不过他的身份比福晋生的嫡子们低一等,所以他虽然也是贝勒,但只得到了6个牛录。
一次阿巴泰闹脾气的时候,大贝勒代善训斥他说:因尔阿巴泰在诸弟之列,幸得六牛录诸申。
意思是,在代善这些福晋生的嫡子们眼里,阿巴泰这个侧福晋生的还算是弟弟,其他侍妾生的庶子,连他们的弟弟都不算。
![]()
02、庶子们甚至不能进兄弟间的排行
在后金以及清初的人眼里,庶子不仅不能算是正经儿子,也不能算是嫡子们的正经兄弟,连兄弟之间的排行都不能进。
以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们为例。
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之后,效仿明朝,册立了1个皇后和4个妃子,并且规定诸王们只能册立一个嫡福晋。
但是又学得不伦不类的,例如皇太极效仿明朝把最高宗室爵位改成了亲王,接下来是郡王,再接下来才是清朝特色的贝勒和贝子。
但是明朝的亲王封号是一个字,例如秦王、燕王等,郡王封号是两个字,例如广泽王等。
但是清朝却把亲王和郡王的等级摆在了明面上,叫做礼亲王、睿亲王、武英郡王之类的。
妻妾制度也是如此,皇太极虽然效仿明朝皇帝册立了皇后和4个妃子,合称为“崇德五宫”。
但他骨子里依然是后金时期多妻并嫡的思想,在他眼里皇后和妃子们都是他的妻,生的孩子都是嫡子嫡女。
![]()
这在公主的封号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皇太极称帝的时候规定,皇帝的嫡女封为固伦公主,庶女封为和硕公主,但是崇德五宫的女儿都是直接封为固伦公主的。
而皇太极儿子们的待遇,更是泾渭分明。
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其中3个夭折,8个长大成人。
其中皇太极的长子,自然是他继福晋生的豪格。豪格是皇太极儿子当中唯一的旗主,同时也是亲王。
而清朝史料当中说的皇太极的次子,既不是他元妃所生的、夭折的第二子,因为清初夭折的孩子不算进排行。
更不是他所有活下来的儿子里年纪第二大的叶布舒,因为叶布舒的母亲仅仅是一个庶妃,他是庶子,在清初的观念里根本算不得正经儿子。
![]()
清实录里介绍的皇太极的次子,是他实际上的第5子,承泽亲王硕塞。
硕塞的母亲是皇太极的侧妃叶赫氏,在生下他不久就被皇太极赐给大臣了。
但即便如此,硕塞依然是皇太极侧妃所生的、尊贵的儿子,能够被顺治皇帝成为兄长,能够被清实录介绍为皇太极次子。
而顺治皇帝福临,我们都知道,他是皇太极的第9个儿子。
可是在相关史料当中,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提议福临当皇帝的时候,提出的是:立先帝的第三子福临。
这是因为,福临的8个哥哥里,有3个夭折,不算入兄弟排行。
活着的哥哥当中,又有3个是庶妃生的庶子,也不算入排行。
![]()
所以在清初人的观念里,皇太极总共就4个活下来的正经儿子,分别是继福晋生的豪格、侧妃生的硕塞、庄妃生的福临、贵妃生的博穆博果尔。
庄妃和贵妃都是前面说的崇德五宫,她们生的儿子自然是嫡子。
所以福临被清初诸王称为皇太极的“第三子”。
而皇太极活下来的8个儿子里,除了福临当上皇帝,豪格、硕塞和博穆博果尔这3个能被他们视为正经儿子的,都是亲王。
可是那几个庶子,爵位最高的也只是个镇国公,每年的俸禄700两银子和700斛禄米。
这个待遇,连皇太极兄弟们的儿子都不如,皇太极兄弟的嫡子们当中,有大把的亲王和郡王。
![]()
03、顺治为什么称荣亲王为“朕之第一子”?
所以顺治为什么在董鄂妃生下荣亲王之后,高兴地在祭天的时候说他的第一个儿子诞生了,答案就很明白了。
他不是眼里只有董鄂妃一个人,认为不是董鄂妃生的孩子,都不是他的儿子。
而是他生活在清初,受那套“嫡庶神教”的思维影响很大。
荣亲王虽然实际上是顺治皇帝的第4个儿子。
但是顺治皇帝的前3个儿子,都是庶妃生的,在清朝初年的观念里,他们根本算不得正经儿子,只是风流的产物。
而董鄂妃在进宫后不久就是贤妃了,后来更是飞速晋升为皇贵妃。
她属于清朝初年观念里的妻而不是妾。
荣亲王是顺治高位后妃、能称之为妻的女人当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在当时满人的观念里,的确是顺治的第一个儿子。
![]()
不过荣亲王出生仅仅3个多月就夭折了,而顺治皇帝再也没有其他高位妃子生下过儿子。
所以虽然顺治皇帝一生当中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有4个长大成人,但是顺治皇帝24岁去世之前,恐怕觉得自己这一辈子连个儿子都没有,不止该把皇位传给谁。
有传教士记载说,顺治皇帝曾经想过要把皇位传给堂侄岳乐,恐怕就是因为这种庶妃生的儿子不算儿子的观念作祟。
在顺治皇帝眼里,自己没个正经儿子,而岳乐是饶余郡王的嫡子,恐怕比他那群不算正经儿子的孩子们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不过后来可能是考虑到,不管是不是妻生的儿子,不管算不算是正经儿子,好歹是自己的血脉,总比把皇位传给其他人好。
所以顺治皇帝最终选了第三子玄烨继位,也就是康熙皇帝。
如果顺治皇帝没有早逝,并且有其他嫡子,康熙没有当上皇帝,那么按照清初那“嫡庶神教”的架势,康熙这个庶妃生的儿子,可能一辈子最高就是个镇国公了。
![]()
不过康熙继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满人这套“嫡庶神教”的思维开始改变。
或许是因为他们入关时间越来越久,受汉人影响越来越深,接受了汉文化传统里虽说儿子们嫡庶有别,但不管嫡子还是庶子都是亲生儿子,除了继承权之外待遇不至于天差地别的观念。
或许是因为康熙自己本身就是庶子出身,且顺治皇帝所有活下来的儿子都是庶子,如果不接受他们身份的话就尴尬了。
又或许是因为清朝受汉人影响逐渐只把一个正妻视为嫡妻,也就是说皇帝的妻只有皇后了,妃生的孩子们也是庶子庶女了,那皇后没有孩子的话,总不能皇帝一个正经孩子都没有吧。
总之我们看康熙朝的历史,会发现,妃子们生的公主也只是被封为和硕公主而不是嫡女受封的固伦公主了,庶出的皇子也算进兄弟的排行,也能当亲王了。
清初这段短暂的“嫡庶神教”历史也就结束了。
那么你怎么看他们这种思维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