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的海面上,偶尔传来舰船的鸣笛声,阵阵涟漪随之荡开。而在这片看似宁静的海域背后,却正悄然发生着一场无声的博弈。
2023年,中国海军的活动在南海、东海、台海等关键水域急剧增加,来自外媒的报道显示,仅仅一年的军事演习和巡航,便耗资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占据了国防开支的7%。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
![]()
百年海权,今朝执剑
谈起咱们国家的海防,就不能不回头看看那段憋屈的历史。
从1840年英国人的炮舰轰开广东虎门要塞算起,咱们的国门就算是被从海上踹开了。
那会儿的大清,GDP世界第一,但海上力量跟人家一比,简直是小木船碰上了铁甲舰。
![]()
后来到了1894年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结果在黄海大东沟一仗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虽然扛揍,但也架不住战术失误和后勤补给的问题,最后威海卫一丢,整个舰队彻底完了。
![]()
这事儿直接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省就是在那时候被割让出去的。
再往后,1900年,八国联军又是从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城,把皇家园林烧了个精光。
这段历史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就算再大、再有钱,如果没有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来保护自己,那就是一块谁都想来咬一口的肥肉。
![]()
我们祖上明明有过郑和下西洋那样的辉煌,宝船舰队遍布印度洋,可到了近代,却落得个“有海无防”,任由别人在咱们家门口架起大炮说话,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
1949年新中国成立,说到海军,那更是家底薄得可怜。
当时我们手里能用的船,大部分是打仗时缴获国民党军队的,还有一些是以前留下来的老旧舰艇,型号五花八门,产地遍布全球,被大家伙儿戏称为“万国牌舰队”。
面对着当时世界头号强国在海上绝对的霸权和严密的技术封锁,我们想造艘像样点儿的军舰都难。
![]()
但困难再大,海防也不能不要。第一代海军官兵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想出了办法。既然大船我们搞不过你,那就发展小快灵的装备。
于是,以岸基航空兵的飞机、水下的潜艇和水面上的高速鱼雷艇为核心的“空、潜、快”战术应运而生。
这种打法讲究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打了就跑,用不对称的手段来保卫我们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
![]()
时间快进到今天,咱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国。
工厂里生产的东西要卖到全世界,需要的原材料也要从世界各地运回来,这些都得走海路。
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咱们十四亿人的饭碗和生活。同时,国家的完全统一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愿,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支能够有效行动的海上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
我们想安安稳稳过日子,有人却不乐意。特别是某些西方大国,习惯了在全球当老大,看我们发展快了,就觉得我们威胁到了它的地位,开始处处给我们使绊子。
它们在西太平洋地区拉帮结派,搞各种军事同盟,把基地修到了我们家门口,目的就是想把我们困住。
![]()
这些国家的具体做法就是,隔三差五地就派它们的航母战斗群,带着一大堆驱逐舰、巡洋舰,跑到南海或者东海来转悠。
有时候,能携带核武器的B-52或B-2战略轰炸机,也会从关岛基地起飞,在我们周边空域晃一圈。
它们公开宣称这是为了维护所谓的“航行自由”,实际上就是在炫耀武力,试图告诉我们,“游戏规则得我说了算”。
![]()
在台湾省这个问题上,这些外部势力的动作就更多了。
它们嘴上说着承认一个中国,背地里却不断向岛内的“台独”分裂分子出售武器,派各种议员、官员窜访台湾,给分裂势力撑腰打气,发出极其错误的信号。
它们的算盘打得很精,就是想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我们的发展,阻碍我们实现国家统一的进程。
![]()
龙啸西太,千亿投入锻造和平之盾
当一些西方媒体以耸动的标题,将目光聚焦于我国2023年在西太平洋军事活动所投入的约1100亿元人民币时,他们或许只看到了账面上的数字,却未能完全理解这笔开支背后深刻的战略意图和现实必要性。
这笔占据年度国防开支约7%的资金,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主权、应对安全挑战、塑造有利态势的必要支出,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刀刃上。
![]()
这1100亿元约四成的资金,也就是超过440亿元,被用于南海方向。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拥有丰富的资源,更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咽喉。
这里是我国南部海权最重要的防线。个别域外大国却在此处兴风作浪,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频繁派遣军舰军机抵近侦察,挑衅滋事,并煽动少数周边国家挑起争端。
![]()
因此,加强在南海的常态化存在与管控能力,势在必行。
这笔投入支撑了海军舰艇编队和空军航空兵部队进行全年无休的战备巡航,确保对相关海域的动态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大量的资金用于舰艇和飞机的燃料消耗、维修保养以及人员的后勤保障,保证了高达7万艘次的舰艇现身和超过170万小时的海上行动时间,这种高强度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企图侵犯我国主权行为的最有力慑止。
![]()
另外约20%的投入,即220亿元左右,用在了东海方向。这里同样面临着复杂的领土主权争端和外部干预风险。
我国在此区域进行的巡航和演练,旨在坚定维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同时监控相关国家的军事动向,防止其做出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冒险举动。
而约占15%的资金,超过165亿元,则直接聚焦于台海。
![]()
自2022年8月美国某政要悍然窜访台湾省以来,为了坚决反击“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海空联合战备警巡已成为新常态。
这笔费用,支撑了军机超过9200架次的密集出动和近3万小时的飞行,其目的非常明确:通过持续的军事压力,有效挤压“台独”分子的活动空间,向岛内分裂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展示我们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与能力。
![]()
值得注意的是,这1100亿元的巨大投入,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高的行动效率,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国家工业体系。
与许多需要向他国购买武器装备和后勤服务的国家不同,我国拥有全产业链自主的国防工业。
大到航空母舰、万吨级驱逐舰,小到一颗螺丝钉、一个电子元器件,我们都能够自主生产。
这意味着装备的建造成本、维护成本和弹药消耗成本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
例如,舰机远航所需的大量油料,依托我国本土强大的炼化能力,供应链稳定可靠,不易受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影响。
装备返港后的维修保养工作,由国内各大船厂和维修基地高效完成,自主可控的零部件供应大大降低了成本和等待时间。
此外,这笔费用还包含了成千上万名官兵在执行任务期间的薪资、津贴和各类保障,是维持部队高昂士气和强大凝聚力的刚性支出。
![]()
相比之下,美日欧等国的单位军工支出远高于我国,其工业协同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在我国庞大的工业规模面前相形见绌。
因此,这1100亿元所产生的实际军事效能,远超西方国家用同等金额所能达到的水平。
![]()
剑指深蓝,迈向统一与复兴的坚定步伐
进入2024年及以后,我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演训,非但没有因为外界的议论而放缓,反而以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姿态,迈向更深、更广的蓝色海洋。
![]()
2024年5月23日,一场名为“联合利剑-2024A”的演习,震惊了世界。
这场演习不再是简单的绕岛巡航,而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打击的精准预演。
演习区域覆盖了高雄、台北、花莲等台湾省的关键节点,模拟了对“台独”大本营及其外部支援体系的联合围困与精确打击。
![]()
我国处置台湾问题的工具箱里,军事选项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一旦“台独”分裂势力突破红线,等待他们的将是雷霆万钧之击。
这种封锁演练的常态化,构成了对“台独”分子最直接、最有效的威慑体系,也让那些妄图“以台制华”的外部势力清楚地看到,干涉中国内政将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
军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拓展。2025年8月,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拉开帷幕。
此次演习的主题“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本身就极具战略内涵。
演习课目包括援潜救生、联合反潜、防空反导等高度复杂的科目,并进行了实弹射击。
![]()
尽管我国和俄罗斯方面均强调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但其在西太平洋这一敏感区域举行,无疑向某些意图在本地区制造不稳定因素的国家传递了明确信号。
军事专家张军社在回应外媒所谓的“针对第三方意图明显”的炒作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俄演习旨在提升双方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如果个别国家没有敌意,自然不必对号入座、感到紧张。
![]()
而这一系列行动背后最坚实的物质支撑,则在2025年11月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举行了庄严的入列授旗仪式。
福建舰的正式服役,让人民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
与前两艘滑跃起飞的航母不同,福建舰采用的电磁弹射技术,能够使其搭载的舰载机种类更多、起飞重量更大、出动效率更高,作战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航母编队可以实现一艘在港休整、一艘在航训练、一艘进行战斗部署的有效循环,确保在关键海域始终保持强大的航母打击群存在。
![]()
福建舰的入列,与之前的演习投入和国际合作,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战略图景:一个负责任的东方大国,正在以坚定不移的步伐,建设一支与自身国际地位相称、能够有效捍卫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的强大军队。
参考资料:中国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远海攻防实现体系跃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