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通报,11月14日,解放军组织轰炸机编队位南海实施例行巡航。看似寻常的战备行动,却因“首次针对菲拉拢域外势力联合巡航”的标注而意味深远。当菲律宾与美国、日本舰机在西太海域上演所谓“第13次多边合作”时,中国轰炸机编队的巡航轨迹,恰似一道横贯海天的警示线。
![]()
信号一:从“防御姿态”到“饱和攻击”的战略升维
轰-6的迭代史本身就是一部南海防卫哲学的缩影。从最初的水雷投放到如今的远程巡航导弹平台,其战术定位始终围绕“拒止介入”核心。当菲律宾等国家还在计较舰机数量时,中国已通过轰-6与航母、歼-20、东风导弹的体系融合,实现了区域控局能力的质变。
轰炸机编队亮相南海,不是简单的战机替换,而是打击体系的代际跃升。与以往护航、驱离为主的歼击机相比,轰炸机编队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打击半径与毁伤效能的指数级提升。
轰-6K、J、N系列组成的轰炸机群,具备对大型水面舰艇的饱和攻击能力。所谓“饱和攻击”,如同暴雨倾盆而至的导弹群,足以让任何现代化防空系统应接不暇。当菲方拉拢的美日舰艇仍在炫耀“地区团结”时,解放军用轰炸机航迹告诉对手:南海不是炫耀火力的游猎场,而是有来无回的战略禁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巡航发生在菲律宾刚遭遇台风重创的特殊节点。一边是灾后重建的民生困境,一边是穷兵黩武的政治操弄。某些势力企图用海上挑衅转移国内矛盾,却忘了玩火者必自灼的古训。
![]()
信号二:航母与轰炸机编队构筑“钢墙铁壁”
更耐人寻味的是,南部战区此次特意强调“组织轰炸机编队”。这透露出解放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成熟。轰炸机编队前行必有歼击机护航,后方则与航母战斗群形成联动。
当前山东舰、福建舰等航母编队已具备夺取制空权能力,与轰炸机群的远程打击能力结合后,南海战场的“棋局”正在重构。
这种重构至少包含三重维度:
其一,打击范围从岛礁临近海域向整个南海延伸;
其二,反应速度从逐级应对升级为即时反制;
其三,威慑精度从广域存在转向定点亮剑。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的话说,这就是对侵权滋事企图的“即时反制能力”。
值得玩味的是,菲美日联合巡航恰好在11月14日至15日举行,与解放军轰炸机巡航时段高度重叠。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应对,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实现了战略警示。有网友调侃:“这就好比邻居在家门口舞刀弄棒,主人直接亮出了重炮。”

信号三:常态化巡航背后的“南海新稳态”
纵观今年以来南海态势,一个清晰脉络浮现:每当菲方与域外势力举行联合军演,中方必以升级版战备巡航回应。从战机驱离到轰炸机亮剑,从单舰警戒到体系演练,解放军正在用行动定义南海规则。
“无论台风暴雨还是暗流涌动,中国战巡永不缺席。”这种常态化存在已形成战略定力。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南部战区已组织数十次海空兵力战备巡航,而轰炸机编队的加入,标志着巡航体系从“显示存在”向“预设战场”深化。
这种深化带来的“南海新稳态”具有双重意义:对外,任何挑衅行为都将触发对等反制;对内,军民可通过战巡动态感知安全底线。正如南部战区声明中那句斩钉截铁的警告:“任何侵权滋事企图都不会得逞。”字少事大,背后是全天候待命的雷霆力量。
这道划过南海的轰炸机航迹,既是红线,也是底线,更是确保南海局势稳定的震慑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