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觉得奇怪吗?很多美国华人的家庭第一代人辛辛苦苦爬到精英位置,可能是顶尖的科学家或是大学教授,可一到孙子那一辈,好多就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拿个中等工资过日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
我有时候就在想,这些第一代华人能在美国留下来,哪个不是挑灯夜战夜战、一路过关斩将的高手?就拿早年的留学生来说吧,大多数读了硕士博士,尤其是学科技工程的,简直像是赛跑中的冠军选手。他们靠着考试成绩进了名牌大学,靠着研究成果拿到了稳定工作,自然觉得这条路就是金科玉科玉律。
于是呢,他们对孩子也是这么教的——使劲儿投钱补课,恨不得把所有希望都押在孩子考上名校、学个热门专业上。
![]()
可是,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举个例子,就好像你教孩子只会种地,可时代变了,大家都开始做生意了,你那套就不灵光了。
第二代孩子倒是挺争气争气,不少人进了好大学,比如数据显示他们上名校的比例还挺高的。不过不过毕业以后呢?多数人去当了工程师或者医生,听起来不错,但其实就是在公司里做个螺丝钉,很难爬上管理层的位置。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太注重注重书本知识了,忽略了其他方面。
比如说,在美国职场混,不光要有技术,还得会说话、交朋友、搞定人际关系。可孩子们从小就被逼着埋头学习,哪有时间练这些?再加上他们生在安逸的环境里,不像爸妈那样有背水一战的劲儿,慢慢地就没那么拼命了。
![]()
我猜测如果家长们早点意识到这点,让孩子多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实习,说不定结果会不一样。
等到第三代就更明显了。他们很多人连中文都不怎么会说了,对华人圈子的东西也不感兴趣。就像一棵树,根扎得不深,风一吹就容易倒。
从数据上说,他们上名校的概率掉了一大截,工作收入也和普通人差不多。这时候,你再看看整个群体,华人在美国的高层职位少得可怜,比如大公司的老板里头,华人寥寥无几。这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差,而是大家各干各的,形不成一股力量。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篮球队每个人都只顾自己投篮,没人传球配合,那肯定赢不了球。
![]()
说到底,我觉得是第一代人的成功经验有点过时了。他们把过去的法子当成万能钥匙,却没发现锁已经换了。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既少了拼搏的精神,又缺了在社会上混的开的本事,最后慢慢滑向平凡的生活,也就不奇怪了。
真是可惜啊,要是当初能多点灵活变通,也许今天的局面会大不相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