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一则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集团”)再次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4%股权,转让底价约17.4亿元。
![]()
这是该股权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的第二次挂牌,相较于2024年12月首次挂牌的18.15亿元底价,此次报价下调约5%,同时项目接受不超过2家的联合体联合受让,信息披露期原计划不少于20个工作日。
这宗股权的二次挂牌,不仅关乎一家寿险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更折射出央企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中的战略抉择。回溯中银三星人寿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其股权变迁始终与股东方的战略调整紧密相连,每一次股权重构都烙印着时代发展的印记。
时间回到2005年,经原中国保监会批准,中航集团与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携手,共同组建了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中韩合资寿险公司,公司于当年5月26日正式注册,初始注册资本2亿元,双方各持股50%,业务聚焦人寿保险、健康保险等人身险核心领域,开启了市场化经营的探索之路。
股权结构的第一次重大调整始于2013年。这一年,中国银行(601988)旗下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与中航三星人寿的两大股东签署战略协议,为后续股权重组埋下伏笔。2014年,公司获得中国银行15亿元专项增资支持,进一步为控股权变更铺路。2015年8月,原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复增资方案,公司注册资本从8亿元增至16.7亿元。其中,中银保险认购8.5亿元新增资本,三星生命认购1666.7万元,而中航集团未参与此次增资,其持股比例由此从50%稀释至24%。伴随股权调整的完成,公司品牌也同步升级,“中航三星人寿”正式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标志着其成为中国银行旗下核心寿险平台的格局基本形成。
股权调整的步伐并未止步。2017年8月,经保监会批准,中银保险将所持51%控股权划转至中国银行旗下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次划转后,中银三星人寿形成了中银投资持股51%、三星生命持股25%、中航集团持股24%的股权结构,这一格局持续稳定了近八年。期间,公司于2020年完成8亿元增资,注册资本增至24.7亿元,三大股东按持股比例出资,中航集团的持股地位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股权结构的稳定格局在2024年被打破,背后是央企聚焦主责主业的改革导向。近年来,国资委持续强调“聚焦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推动国有资本向核心领域集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对于中航集团而言,保险业务已非其核心战略布局,退出相关股权成为落实政策要求、优化业务结构的自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中航集团于2024年12月首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中银三星人寿24%全部股权,虽历经近一年时间,两次调整挂牌价格,截至目前仍未完成交割,这宗股权的处置在资本市场呈现出一波三折的态势。
股权处置的波折尚未落幕,却已对中银三星人寿的资本补充计划产生了直接影响。公司早在2022年便公布的24亿元增资计划,因股东层面的股权变动迟迟未能落地。为缓解资本金补充压力,公司转而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等方式完善资本补充机制,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股权变动和增资计划搁浅的双重影响,中银三星人寿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仍展现出强劲的经营活力,为其股权价值增添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7.95亿元,营业利润3.5亿元,净利润4.8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计1276.8亿元,负债总计1217.6亿元,所有者权益59.1亿元。
进入2025年,公司经营势头持续向好。截至9月30日,前三季度已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营业利润13亿元,净利润6.9亿元;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张至1517.6亿元,负债总计1505亿元,所有者权益12.6亿元。对比可见,2025年前三季度,中银三星人寿的营收、营业利润、净利润均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资产规模稳步扩大,盈利能力提升趋势突出,为股权受让方提供了良好的价值预期。
强劲的经营基本面为这宗股权的转让增添了底气,却也未能让交易快速落地。中航集团的退出之路能否在二次挂牌后迎来转机,中银三星人寿的股权结构将迎来怎样的新变化,其增资计划何时能顺利推进,这些问题仍有待资本市场给出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