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低息!万科再找深铁借16.66亿,背后千家企业撑起产业帝国
大家好,我是闻叔!11月11日万科公告获大股东深铁16.66亿元低息借款,用来还债券本息,借款期限3年,利率才2.34%,比行业平均低不少,每年能省2600万利息。
这波操作究竟是应对短期债务压力的“应急补血”,还是巩固产业生态的“战略落子”?
上千家企业织就的产业护城河
万科早已跳出传统房企的单一开发框架,成长为覆盖多元业态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根据爱企查公开信息,万科直接对外投资的企业数量接近150家,这些企业深耕深圳、重庆、天津等全国核心城市,业务触角遍及置业开发、资产运营、产业投资三大核心领域,其中近120家企业至今保持正常开业状态,持续为集团创造稳定收益。
通过多层股权穿透,万科间接掌控的企业数量已突破千家,形成了一张覆盖上下游的产业网络,在资产运营板块,万科旗下长租公寓品牌“泊寓”表现尤为亮眼。
根据万科2024年财报披露,泊寓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02亿元,同比增长7%,在租赁市场整体调整的背景下逆势增长,以规模、效率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三项指标位居行业第一。
截至2024年底,泊寓运管长租公寓达26.24万间,其中开业公寓19.12万间,服务企业客户超5400家,通过数字化运营实现95.6%的高出租率和89.8%的GOP利润率,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续租率接近60%。
泊寓2024年管理房源中近48%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数量达2.42万间,通过与地方政府协作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的双赢。
产业投资板块同样成果显著,万科旗下物流仓储平台万纬物流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其中高标库收入21.3亿元,冷链业务收入18.4亿元,形成“高标库+冷链”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
除核心的物流与租赁业务外,万科还通过旗下企业布局了酒店度假、食品、海外投资等多元业态,酒店板块拥有瞻云、有熊等四大品牌,管理松花湖度假区等优质项目。
![]()
食品板块以生猪养殖为核心,探索餐饮和种植业务;海外业务已进入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在香港设有上市子公司万科海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这些多元化业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开发端筑底+运营端增值+投资端反哺”的闭环生态,构成了万科抵御市场波动的核心韧性。
巨头股东托底的融资优势
支撑起如此庞大的产业版图,万科的底气源自其硬核的股东背景与稳定的资本结构。
作为一家成立于1984年5月的老牌企业,万科法定代表人为郁亮,注册资本高达109.95亿元人民币,其股权结构呈现出“稳定多元、战略绑定”的鲜明特征。
![]()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与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巨头共同持股,形成了相互制衡又协同支持的股东生态。
这种股权结构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背书,更是关键节点的精准支持。
11月11日,万科A通过深交所发布公告明确,第一大股东深铁将提供不超过16.66亿元借款,专项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及利息。
这一操作并非偶然,而是股东与企业长期战略协同的体现:深铁作为深圳国资核心平台,与万科的合作早已超越单纯的股权关系,形成了“轨道+物业”的发展模式,万科通过参与地铁沿线物业开发实现稳定收益,深铁则通过资本支持保障合作生态的持续运转。
在当前房企融资环境依然紧张的背景下,这种“股东直接输血”的模式堪称稀缺。
![]()
多数中小房企面临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高企的困境,而万科凭借优质的股东资源,不仅避免了公开市场融资的不确定性,更获得了成本可控的资金支持。
公告披露后,市场反应积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投资者对万科股东背景与经营能力的双重认可。
2.34%低息背后的资本红利
如果说股东背景是万科获得借款的“敲门砖”,那么这笔借款的条款设计则彰显了资本端对其资质的高度认可,其优惠力度在当前市场中实属罕见。
根据公告约定,借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这一周期为万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调度空间,无需为短期偿债压力压缩经营投入,可更从容地将资金用于核心业务运营与产业布局优化。
![]()
借款利率按每笔提款日前一工作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66个基点执行,当前实际利率仅为2.34%。
这一利率水平不仅远低于中小房企6%以上的融资成本,即便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也具备显著优势,当前多数优质房企的市场融资成本维持在4%以上,万科此次借款利率与之相差近1.7个百分点。
简单测算即可看出其中的资本红利:按16.66亿元借款本金计算,万科每年仅需支付约4000万元利息。
若按4%的市场平均利率计算,每年利息支出将超过6600万元,这意味着万科每年仅利息就能节省约2600万元。
这笔“省下来的钱”并非小数目,足以支撑泊寓约7%的营收增长,或覆盖万纬物流近7%的运营成本,形成“低成本资金→运营优化→收益提升”的正向循环。
这种利率优惠并非凭空获得,而是建立在万科稳健的财务状况与行业领先的信用评级基础上。
作为长期保持“三道红线”绿档的房企,万科的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合理区间,现金流管理能力行业领先,这种扎实的财务基本面让其成为资本端的“优质标的”,也为其争取到了稀缺的低成本资金。
头部房企的稳局之道
剥开层层表象,万科这波操作的核心逻辑清晰可辨:以上千家企业构建的产业版图为“压舱石”,靠巨头股东背书获取低成本资金,再用节省的资本红利反哺产业生态,形成“版图支撑、资本赋能、版图升级”的正向循环。
这一逻辑不仅解释了16.66亿低息借款的本质,更揭示了万科在行业分化加剧背景下的生存之道。
![]()
在产业端,万科的多元化布局早已跳出“房地产开发”的单一维度,形成了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集群”。
置业开发板块夯实资产基础,泊寓与万纬物流贡献稳定现金流,酒店、食品、海外业务打开增长空间,这种“多点支撑”的结构让万科在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时,依然能通过其他板块的收益对冲风险。
数据显示,2024年万科非开发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成为集团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资本端,万科的优势不仅在于低成本借款,更在于“股东资源+信用评级+现金流管理”的三重保障。
强大的股东背景提供了应急资金支持,稳健的财务状况维持了良好的信用评级,而精细化的现金流管理则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率,三者共同构成了万科的资本护城河。
![]()
这种优势在行业调整期尤为珍贵,让万科能够在其他企业收缩战线时,依然保有布局优质项目的资金实力。
说到底,万科的稳局之道,是“产业深度”与“资本温度”的双向奔赴。
上千家企业构建的产业生态,让其拥有了穿越周期的韧性;巨头股东提供的低息资金,为其持续扩张注入了动力;而清晰的协同逻辑,则让这两者形成正向循环,最终铸就了头部房企的核心竞争力。
这或许就是万科能在行业风云变幻中始终稳立潮头的底层密码,不是依赖短期市场红利,而是靠实打实的产业布局和步步为营的资本运作。
当其他企业还在追求规模扩张时,万科早已完成了“产业+资本”的深度绑定,当行业面临调整压力时,这种绑定形成的竞争壁垒便愈发明显。
![]()
读懂了万科的这波操作,也就读懂了头部房企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健的核心逻辑: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是既要有“家底”,更要有“章法”。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万科再获深铁不超过16.66亿元借款
信息来源:证券日报——头部房企发力盘活存量资产长租公寓市场持续扩容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16.66亿关联借款利率2.3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