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没人生娃了?上海一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0
分享至

前言

上海一位产科主任时常想起十年前那个深夜,刚做完一台剖腹产,手术服都湿透了,手上的血都还没擦干净,门外已经排了七台手术在等,现在呢?她所在的区级医院,分娩量直接从高峰跌去六到八成,产科成了没人愿意来的“冷门岗”。

“我又不用养孩子这个无底洞,凭什么不敢买几万块的包?”这番话,听着刺耳,却扎了太多年轻人的心。生育观念,怎么说翻就翻了?这场巨变,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十年一夜:从生命绿洲到职业荒漠,产科医生经历了什么?

“救救产科!”2024年,资深产科专家的哀嚎激起千层浪,这背后是新生儿数量创下1949年以来新低的残酷现实,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产科病房的冷清,是一个个从业者的生存困境。



上海一家区级医院,有位产科主任最近总是愁眉不展,她想起十年前,产科可是医院里最抢手的科室,那时候,她刚做完一台剖腹产,手术服湿透,手上的血还没洗干净,门外已经排了七台手术在等。



值夜班连做八台剖宫产都不算稀奇,床位更要提前半个月抢,来晚了只能睡走廊加床,如今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不只这一家医院,上海不少区级医院的分娩量,比巅峰时期跌了六到八成,有的甚至直接关停了产科,普陀区妇婴保健院最火时,一个月接生五百多个宝宝,现在最多也就两百个。



湖南某三甲医院的产科门诊,从前拥挤得像菜市场,挂号排队拐几个弯,如今有时候一上午也见不到一位孕妇,江西定南县有家医院更无奈,2024年全年只接生了32个宝宝,却还得养着十几名医护人员。



就算没有产妇,负责接生、护理和急救的五组人马也得随时待命,硬撑一年,亏了三百多万,更残酷的是,产科还没回暖,幼教行业的冬天也来了,一位干了十几年的幼儿园园长说,她所在的教育集团,旗下幼儿园从12家缩减到4家。



以前家长抱着折叠床通宵排队抢学位,现在老师得拎着传单上街拉生源,见到带孩子的家长就赶紧递资料,上海浦东有家民办园更夸张,2025年开学季,50个孩子配备了28名教职工,某公办小学一年级只招到22名新生,老师却有23位。



少子化的影响,还蔓延到更多和孩子相关的行业,北京一家母婴店老板感叹,以前家长买奶粉成箱囤,现在买两包纸尿裤都要犹豫,店里一辆标价1999元的婴儿车,挂了三个月无人问津,最后打五折才卖出去,从业二十年的产科医生,因为大半年没做过复杂手术,在2025年技能考核时手生得厉害,直接被扣分,就是现实。



压垮年轻人的三座大山,背后竟是一场观念的静默革命?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了?不是不想,而是压力太大,生不起,也养不起,这背后是压在心头的三座大山,第一座山,是经济压力,今时不同往日,上个世纪养孩子能有饭吃就可以了,哪怕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敢生。



可现在不同了,年轻人追求“高质量养娃”,从备孕到怀孕再到生娃,每一步都需要花不少钱,在孩子生出来之后需要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现在的年轻父母注重对孩子身体心理的双重高质量培养,什么都想给孩子好的,开销自然就高了,可是一对年轻夫妻是很难承担得起太高的开销的,否则自己就得节衣缩食。



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光产检加生孩子就得花近一万块,后续奶粉、尿不湿、早教班、兴趣班轮番花钱,再加上每个月雷打不动的房贷,哪一项都压得人喘不过气,有研究说,女性每多生一个孩子,收入平均会下降17%,上海有位女程序员,刚查出怀孕没多久,工资就被降了15%,休完四个月产假回来,原本负责的核心项目早就换了人。



升职加薪的事儿自然也黄了,男性当爸爸后也不敢松懈,既要扛起家庭经济重担,又因为职场竞争不敢随便请假,更现实的是,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育儿支持,哺乳期妈妈找不到合规的母婴室,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大多只是“纸上福利”。



这让职场父母陷入“要么带娃要么工作”的两难,第三座山,则是观念变了,老一辈觉得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的年轻人,把这当成了一道得慎重考虑的选择题,过去养孩子是“能养活就行”,现在讲究“精细养”。

从早教启蒙到心理疏导,从兴趣培养到人格塑造,哪一样都不敢含糊,而且带孩子的精力成本也让人扛不住,双职工家庭请不起育儿嫂、长辈又没精力帮忙的情况太常见了,独自带娃的辛苦,往往比想象中还难熬,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生孩子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少人觉得自己还没活明白,没攒够底气,不愿轻易把一个生命带到世上受委屈。



钱和职场,真的就是全部原因吗?不,往深了说,这背后是一场价值观的静默革命,“我又不用养孩子这种‘无底洞’,凭什么不敢买个几万块的包吃个几千块的饭了?”这种发言,与其说是自私,不如说是一种觉醒。

它代表着年轻人开始把个人幸福感放在了首位,开始挑战“养儿防老”、“传宗接代”这些传统观念的绝对权威,这是一种从“责任本位”到“个体本位”的深刻转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精神诉求。



寒冬里透出光:产科幼儿园的自救,能否点亮希望?

面对这片“寒冬”,社会是否只能束手无策?当然不是,已经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有长沙的几家报社和国企,已经开始调整政策,不仅办起了职工托管班,实打实落实产假,还帮员工申请生育补贴。



尽力帮大家平衡工作和家庭,其他行业也没坐着等,都在主动找出路,政策层面也在跟进,产科方面,很多医院加快了转型,拓展产后康复、孕前咨询等服务,医生从过去专注开刀的匠人,转变为管理全周期的健康管家。

有的医院还开设免费助产士门诊,增加单人间病房,靠提升服务体验来吸引孕妇,江西赣州有家妇幼保健院就做得不错,2024年接生近7000个宝宝,分娩量不降反升,靠的是过硬的难产急救技术,以及全程陪产、产后康复等贴心服务,幼教行业也在摸索新路,那位园长把自己管理的园区改成托幼一体。



不仅接收3岁以上幼儿,也收1到3岁的宝宝,既方便双职工家长,也稳住了生源,杭州、成都、深圳等城市开始试点社区托育、企业托班,把老旧小区的闲置空间改造成托育点,努力缓解接娃难、托娃贵的问题,各地的鼓励生育政策也在陆续落地,上海直接向生育家庭发放3000元补贴。

产假期间企业要交的社保,政府承担一半,四川广元通过政府补贴,把托育费从每月3500元降到1450元,不少地方已将无痛分娩、辅助生殖等项目纳入医保,国家层面也明确了方向,包括完善产假制度、落实个税扣除。



提高多孩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变化虽不大,但确实在发生,通辽已有些家庭因为这类补贴,开始认真考虑生育,更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爸爸主动参与带娃,拒绝“丧偶式育儿”,不少企业增设母婴室,推行弹性工作制,帮员工兼顾家庭和工作。

这些星星点火的尝试,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它们告诉我们,面对结构性问题,答案不是单一的“催生”,而是系统性的“赋能”,是构建一个让生育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全社会共同支持的环境。



别再催生了!迈向一个真正尊重个体的社会,才是答案

但要营造一个敢生能养的环境,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少子化不单是几个行业的寒冬,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提醒,它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才能让年轻人不再为生育发愁?或许等到养育成本真正降下来,职场不再有生育歧视,托育和教育都有稳稳的保障,那时,产房里才会重新响起响亮的哭声。



但我们是否想过,如果年轻人最终选择了不生,这一定是个坏结果吗?这里,我们可能需要一次更彻底的认知颠覆,当生育不再是必选项,恰恰说明社会正在走向更尊重个体的阶段,这才是真正的进步,不在于人口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每个生命都能在有尊严、有保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从“数量社会”向“质量社会”转型,从“标准化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迈进,少子化,就是这个宏大转型最集中的体现,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倒逼我们进行一场社会契约的静默革命,从基于人口增长的旧有模式,重构为基于个体幸福的新模式,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尊重”。



尊重每一个年轻人,无论他们选择生还是不生,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传统的大家庭,还是新兴的丁克家庭,未来的社会,不应该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成功,不应该再把生育率和国家实力简单挂钩,未来的活力,或许不再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而更取决于社会包容性和个体创造力的总和。



这才是真正的强国之路,一个让想生的人敢生、不想生的人也活得精彩的社会,远比一个人口众多但人人焦虑的社会,更有韧性,也更可持续,说到底,少子化不是一道需要强行解答的数学题,而是一份需要我们共同书写的开放性答卷,答案的核心,不是数字,而是人,是每一个鲜活的、有梦想的、值得被尊重的个体。



结语

少子化不是要解决的人口问题,而是社会升级的系统考题,答案在于构建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的支持系统,未来社会的活力,或许不再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在于我们能否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提供坚实的土壤和包容的天空。

当社会不再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成功,当每个生命都能自由绽放,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繁荣与强大。你认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9月以来39人被追刑责!湖北法院强力打击拒执犯罪

9月以来39人被追刑责!湖北法院强力打击拒执犯罪

极目新闻
2025-11-14 17:48:27
韩媒:涉独岛问题,韩国外交部召见日本驻韩外交官提出严正抗议

韩媒:涉独岛问题,韩国外交部召见日本驻韩外交官提出严正抗议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19:47:24
得罪足协,克劳琛称若没有足协干预,05年国青至少能进两届世界杯

得罪足协,克劳琛称若没有足协干预,05年国青至少能进两届世界杯

体坛风之子
2025-11-15 04:30:03
这下可好了,不光业内人看呆了,全网网友也都惊着了!

这下可好了,不光业内人看呆了,全网网友也都惊着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1-14 10:55:03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清书先生
2025-10-21 15:51:40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广州重新振作起来了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广州重新振作起来了

孙不熟读城市
2025-11-14 08:07:06
倒闭14万家!曾年赚22亿的奶茶之王,加盟商怒挂条幅:血本无归!

倒闭14万家!曾年赚22亿的奶茶之王,加盟商怒挂条幅:血本无归!

青眼财经
2025-11-13 23:02:27
郑州市纪委监委:陈忠强,被查

郑州市纪委监委:陈忠强,被查

上观新闻
2025-11-14 18:08:22
和平小屋后续,贾女士道歉已达成一致,社区书记被停职,当地通报

和平小屋后续,贾女士道歉已达成一致,社区书记被停职,当地通报

一只番茄鱼
2025-11-14 08:07:54
常州不孝子打母事件仍在发酵!老人4女1儿,如今却住在医院痛哭…

常州不孝子打母事件仍在发酵!老人4女1儿,如今却住在医院痛哭…

火山诗话
2025-11-14 13:15:18
余嘉豪已经违约!对阵上海出场近40分钟,让西乙俱乐部不满、愤怒

余嘉豪已经违约!对阵上海出场近40分钟,让西乙俱乐部不满、愤怒

二疯说球
2025-11-15 09:32:57
这么帅气,演技这么棒!怎么就没有大红大紫呢?

这么帅气,演技这么棒!怎么就没有大红大紫呢?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3 16:06:36
泰王夫妇首次访华,行程看点十足,苏提达王后闪耀全场

泰王夫妇首次访华,行程看点十足,苏提达王后闪耀全场

红袖说事
2025-11-14 12:54:38
二选一!31岁中超球星即将转会,被海港放弃,2大新贵送上报价

二选一!31岁中超球星即将转会,被海港放弃,2大新贵送上报价

国足风云
2025-11-15 08:39:15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犀利辣椒
2025-11-13 06:22:35
选美冠军杀疯了!360度无死角美貌+超模身材,这配置让同行都破防

选美冠军杀疯了!360度无死角美貌+超模身材,这配置让同行都破防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0 06:23:02
4-0!中国队大胜,狂轰4球,全场碾压,球迷欢呼:终于扬眉吐气

4-0!中国队大胜,狂轰4球,全场碾压,球迷欢呼:终于扬眉吐气

二疯说球
2025-11-15 09:08:19
朝鲜专列进京有多离谱?金正恩来中国为何坐火车不坐飞机?

朝鲜专列进京有多离谱?金正恩来中国为何坐火车不坐飞机?

诗意世界
2025-09-17 13:19:48
情侣躲到桥底约会,全程被路人围观,网友:服了你个老六

情侣躲到桥底约会,全程被路人围观,网友:服了你个老六

爆侃君
2025-11-14 14:24:57
“买得起,用不起”,如果不是很有钱,劝你别买这5种电器

“买得起,用不起”,如果不是很有钱,劝你别买这5种电器

巢客HOME
2025-11-13 08:35:03
2025-11-15 10:07:00
叹知 incentive-icons
叹知
历史不是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4834文章数 3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这孩子越来越听话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方对高市早苗的愤怒升级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方对高市早苗的愤怒升级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银行直供房激增 有房产低于市场均价54%

科技要闻

2025年天猫双11近600品牌成交破亿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大槐树景区跻身全国百强!

亲子要闻

教育部最新发布:建议0-3岁幼儿禁用视屏类电子产品!

教育要闻

直播预告 | 一所小学的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是怎样“炼”成的?周日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