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发布,谢绝转载
就在中国军迷对空军公布攻击11隐身无人机服役画面而高兴之际,美国军事媒体也没有闲着,其中著名美国军媒《战区》网就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来对攻击11进行介绍。
该网称,其实攻击11的原型机在12年前就已经首飞,并且早已部署在中印边境方向。
![]()
【美国《战区》网的报道】
《战区》网分析认为,攻击11的早期验证机或者原型机应该是“利剑”,该机在2013年完成首飞,当时引发轰动。不过原型机试飞时,其隐身性能尚不完善,比如尾部完全没有进行隐身处理。
而在经过多年的持续技术迭代后,该型无人机终于在2019年的北京阅兵中以攻击11的名称亮相,此时其隐身设计已经大为改善,尤其是重新设计的尾部结构和更隐蔽的排气口,大幅提升了低可探测性。
![]()
【93大阅兵中亮相的攻击11的海军版攻击-21型无人机】
《战区网》认为,根据目前收集的开源情报,攻击-11被定位为多用途无人作战平台,核心任务涵盖穿透式空对地打击与情报、监视、侦察(ISR),同时具备承担空战、电子战等拓展任务的潜力。
而此次空军发布的中,攻击-11与歼-20隐身战斗机、歼-16D电子战飞机组成编队飞行的画面,自然也成了《战区》网关注的焦点。
![]()
【攻击-11与歼-20及歼-16D协同作战的画面】
《战区》网指出,歼-16及双座版歼-20早已被视作攻击-11的“空中无人机指挥平台”。这种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模式,也正是中国空军重点发展的方向,而攻击-11的高自主性,则为实现高效协同提供了技术基础。
不过,战区网也认为,单靠素材无法确认攻击-11目前是否已经形成规模化作战能力。
不过该网站同时强调,结合今年8月6日至9月5日,商业卫星照片,可以确认在中国的西部高海拔地区基地,已经可以看到三架攻击-11的身影,这表明其早已进入实战化部署阶段,甚至可能已经承担部分前沿高端任务。
![]()
除了实战部署之外,《战区》网也注意到,中国显然计划将攻击-11的应用场景拓展至海上平台,且正在持续研发可适配航母及大型两栖攻击舰的舰载型号,由此衍生出的攻击21已经在九三阅兵上对外公开。
攻击-11的发展轨迹,被战区网视为中国重视飞翼无人机研发的缩影,同时该网站还强调,中国正在持续地向这一领域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通过各类公开渠道,几乎看不到美国军方及军工复合体推进无尾飞翼无人机研发的相关动态。
![]()
【美军已经下马的X-47B舰载飞翼隐身无人机】
战区网此前曾专门探讨美军“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缺失”的问题,指出美军曾寄予厚望的X-47B舰载隐身无人机最终因无法满足需求下马,后续替代型号MQ-25“黄貂鱼”则退化为功能单一的无人加油机,且未采用飞翼布局。
而在美军发展放缓的同时,俄罗斯、印度、土耳其、法国等国虽在加大飞翼式无人机的研发投入,但进度和技术成熟度均难以与中国媲美。
![]()
【俄罗斯S-70大型飞翼隐身无人机】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11的突破并非个例。战区网同时关注到,中国另一款隐身飞翼无人机彩虹-7近期也进行了首次试飞工作。
尽管彩虹-7的具体性能仍未披露,但其庞大的体型表明中国在长航时隐身无人机领域的布局已形成体系化,该机被认为以侦察任务为主,同时具备发展为攻击型无人机的潜力。
攻击-11与彩虹-7的最新动态,共同证实了《战区》网长期以来的预测,即中国在陆基与海基飞翼无人机领域已取得大量的成果。而中国其他的飞翼无人机,也必将遵循同样的发展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