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言润桑梓——追记罗白村丁志礼老先生的初心与托付
初冬的罗白,云霞淡远,山色静穆,寒意渐浓。在罗白学校的校园内,却是书香氤氲、暖流涌动——一笔216800元的爱心捐款化作温暖之光,照亮了教室,也温暖了师生的心。
这笔善款背后,是一位老人最后的牵挂与寄托。村里刚刚离世的丁志礼老先生,一生扎根乡土、默默奉献于乡村建设。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将毕生积蓄郑重托付给子女,嘱其全数捐赠给村里的学校,将对故土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盼,永远留在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上。
“让孩子们好好读书,长大成才,报效国家。”回忆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长子丁小卫眼泛泪光,声音几度凝噎,“老父亲一生勤俭,近乎苛刻地对待自己,却始终心系村里的教育、惦念学生们的成长。”
初心不渝:他是村民心中的老秘书
丁志礼生于1939年,少时聪颖勤学,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冈师范。然而,为分担家庭重负,他毅然放弃了宝贵的求学机会,为弟弟妹妹们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
1960年,丁志礼被村民推选为罗白村秘书,一干就是18年。丁志礼带领村民起早贪黑修学校、架电线、修村路、开办榨油厂、发展经济场、成立运输队……凡事都是冲在最前面,深受村民的拥戴。改革和开放后,丁志礼因其出色的管理能力被推举担任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秘书长。在其花甲之年,丁志礼决定南下深圳协助子女兴办实业,直至75岁才退休回村颐养天年。
岁月流转,初心不渝。回乡后,丁志礼建设乡村的热情丝毫未减,主动参与村内道路硬化、自来水引入等公益事业,带头捐资捐物,更是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操劳,将全部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身教胜言:他是儿女一生的灯塔
长子丁小卫表示,父亲一生俭朴严谨,对子女要求严格,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却慷慨大方。“老父亲常对我们说,他这一辈子,是党和人民培养的。教导我们做人要端正,做事要勤恳。”
深受父亲的影响,长子丁小卫十余年前起便自发资助同村青年完成高中至研究生全阶段学业,如今该青年已成为上市公司核心研发骨干,成长为国家高端制造人才。
就在料理父亲遗事期间,得知村中一名家境困难、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情况后,丁小卫再次决定承担其大学前的全部学习与生活费用。他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延续父辈的大爱,守护家乡学子的成长道路。
育英之志:他是托举未来的坚实阶梯
罗白学校始于民国年间,从丁家祠堂里的那间“育英”私塾起步,启蒙的朗朗书声自此响起,百年不绝。罗白学校兼具“城边校”与“边界校”的双重特点,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学生占比较高,办学条件相对薄弱。
“这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精神号召,将激励学校全体师生不忘初心、奋发向上。”校长黄屹彬表示,学校将根据家属的意愿,将这笔善款设立为“志礼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学校将管好、用好每一分善款,让丁老先生的这份大爱,激励孩子们勤奋学习,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丁志礼老先生用一生的初心坚守与最后的托付,将一颗赤诚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桑梓大地。这笔沉甸甸的捐款,似一粒精神的火种,点燃了孩子们眼中的光芒,也必将在一代又一代罗白人的心田里,孕育出参天的未来。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