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联合国秘书长改选程序正式启动,美国突然打破多年来默认遵守的地域轮换惯例,提出“择优而选”的新说辞,试图重塑规则,争夺话语权。
而中国,面对这一赤裸裸的挑战,态度罕见强硬,不排除动用否决权阻击美国人选提名。拉锯已至明面,风暴已在酝酿。
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技术程序。历任秘书长的产生,无不牵动地缘政治的神经。
![]()
古特雷斯的任期将于2026年年底结束,2025年10月1日,随着俄罗斯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正式启动提名程序,选战已悄然打响。
但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幕后谈判与地区协商,美国公开提出质疑地域轮换传统,宣称“应选最有能力的人”,瞬间点燃了敏感神经。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人选资格的争论,实则是一次对联合国权力结构的重新试探。美国并非首次想插手秘书长选举,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华盛顿对这一职位的兴趣始终有限。
![]()
古特雷斯的当选,美国基本采取默许态度。可如今,局势变了。特朗普政府面对国内乱局与国际孤立,迫切需要在多边体系中重新确立主导地位。秘书长职位,正是这个入口。
而中国的立场,同样不容模糊。2025年11月13日的联大公开辩论中,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已明确表态,三点立场掷地有声:程序不能变、传统不可破、分裂不得行。
中国不只是反对美国推翻轮换规则,更是警惕美国借此操控联合国议程,将本就脆弱的多边架构变成其单边主义的延伸工具。
![]()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方立场的根基所在。1981年,中国就曾在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连续16次否决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连任,最终促成拉美候选人德奎利亚尔上位,首次确立了地域轮换的非正式惯例。
如今,华盛顿试图用“能力优先”替代地域平衡,换句话说,是想绕开发展中国家,把话语权重新集中到西方手中。但这种“改革”的实质,发展中国家看得一清二楚。
不出意外,美国的“择优论”并未获得太多响应。拉丁美洲国家率先发声反对。巴拿马副代表莫斯科索犀利指出,美国此举是在剥夺发展中世界的发言机会,是对联合国公平机制的破坏。
![]()
而智利与哥斯达黎加则迅速提出人选,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与前副总统雷贝卡·格林斯潘,均具备丰富的国际履历与多边机构经验,无论性别、资历、代表性上,都远胜一筹。
这些人选,本应是共识的基础,却因为美国的强推策略,骤然陷入选举政治的漩涡。
美国的算盘算得很清楚。一方面,拉美在地缘上虽属“美洲”,但在联合国体系中常常与中国、非洲国家立场趋近,不利于美国主导议程。
![]()
另一方面,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到加沙停火表决,美国在联合国多次动用否决权,已令其道义形象严重受损。
若能扶持一位亲美秘书长,不仅可重塑话语优势,更有机会在联合国系统内部为自身外交失分“补妆”。
但问题是,联合国不是美国的白宫附属机构。秘书长也不是白宫特使。联合国的合法性,恰恰来自其多极架构与制度平衡。
![]()
一旦破坏轮换制度,便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未来将难再登顶国际舞台核心职位,这是中国与多数国家无法接受的前景。
中国的对策并不复杂。俄罗斯已明示不会支持美国操控选举,虽然未明确支持轮换制,但强调“能力优先不能脱离地区平衡”。
中俄在秘书长选举问题上,虽不完全同调,但利益交叉明显。一旦美国强行推动人选,中方将不惜动用否决权,历史上的“16次否决”并非孤例,而是可复制的路径。
![]()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构建支持阵营。非洲国家多次在联大表达对地域轮换的支持,亚洲国家也普遍倾向维持现状。
如果美国继续坚持破局路线,必将陷入“得不到9票、躲不过否决”的双重困境。更重要的是,选举过程一旦陷入僵局,秘书长人选迟迟难产,将进一步削弱联合国自身信誉。
而在这场选战的另一端,一条隐形战线也正在拉开。联合国秘书长职位长期由男性担任,80年来从未有一位女性出任。
![]()
此次选举中,包括丹麦前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在内的女性候选人受到广泛支持。多个国家表态,希望打破“性别天花板”。
而美国在“性别议题”上的传统立场与其此次“择优论”之间,显然存在逻辑冲突。既要推动改革,又要打破轮换、打破性别壁垒,结果只会四面楚歌。
说到底,这场看似关于人选的较量,其背后是对联合国未来方向的争夺。是回归多边主义,还是沦为大国工具?是坚持制度平衡,还是任由强权主导?
![]()
特朗普政府不愿看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不断积累影响力,更不愿联合国成为批评美国政策的平台。因此,它必须在制度设计上施压,在人事安排上布局。但这场赌博,赌注未免太大。
如果美国最终妥协,接受一位来自拉美、具备经验、获得广泛支持的候选人,那么选举还可顺利推进;但若一意孤行,准备硬推亲美候选人上位,那中方的否决权恐怕已在手上扣响。
秘书长选举不是选秀节目。它既关乎程序正义,也关乎全球治理的未来。美国若想以“改革”之名重塑规则,必须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你改革的是制度,还是只想换个听话的人?
![]()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人选本身,而在于规则是否仍值得信任。当连最基本的轮换制度都可以被随意更改时,全球南方国家还有什么资格与希望去追逐国际公平?这才是中方最警惕的部分。
美国习惯了在规则中得利,也习惯了在规则失灵时重新定义规则。但联合国不是它的私人游戏厅。秘书长的位置,不该成为地缘政治的战利品。
2026年的选举,或许最终仍会达成妥协,但在那之前,这场博弈注定难以平静。
信息来源:中方代表: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不应人为制造分裂 环球时报 2025-11-14 16:3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