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强村富民,实干为要。近年来,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始终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目标,坚持规划先行、运营前置,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精准施策,引导村级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其中,百峰村作为典范,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深化文旅融合、创新运营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产业促增收、村企共发展”的高质量振兴之路,为全镇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精准破题:唤醒沉睡资源,走出特色振兴路
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百峰村也曾面临集体资产闲置、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丹阳镇党委深入研判村情实际,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确立“以文旅融合为底色、以资源盘活为路径”的发展思路,摒弃盲目跟风,聚焦本土特色谋篇布局。针对村内一处建于80年代的废弃粮食加工厂,镇村两级联动,通过深度走访、多轮协商,创新推出“社会资本引入+集体资产盘活+村民参与”模式,成功引进米安酒业等特色产业项目,让800平米的闲置厂房焕发新生。
产业落地:酿造融合新篇,延伸文旅价值链
如今,投资70万元的米酒厂已竣工投产,蒸煮设备、自动罐装生产线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年产“风浦米酒”“梦长米酒”达18万斤,预计年产值180万元,产品已入驻荷塘农产品产销中心,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名片。同步推进的黄酒厂项目一期投资30万元,建成400平米标准化厂房,将生产甜酒酿、黄酒及双曲白酒,预计年产各类酒品2.5万斤,总产值约120万元,项目创新打造“前店后厂”运营模式,实现生产展示与体验消费无缝衔接,预计12月初即可投入运营。两大酿酒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百峰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空白,更构建起“传统工艺+观光体验”的文旅融合新业态,让游客在参观酿酒流程、品鉴特色佳酿中感受乡村文化魅力,有效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
共建共享:创新联结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在产业培育过程中,丹阳镇始终秉持“共建共享、联农带农”的发展理念,百峰村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将村民牢牢嵌入产业发展链条。闲置厂房盘活后,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增收。通过技能培训培育本土技术人才,鼓励村民以劳务、闲置资源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又让村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真正实现“项目建起来、村民富起来、集体强起来”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劳动力、风险共担等痛点,更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找到了“本土化”突破口。
示范引领:多元业态联动,绘就振兴新画卷
百峰村的产业振兴实践,是丹阳镇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依托“五乡一产一平台”发展框架,百峰村在酿酒产业之外,同步盘活闲置农房打造精品民宿,升级闲置空间建成“三铺三坊”“儿童游乐园”等多元业态,与红色教育陈列馆形成文旅联动,年接待团队活动超90场、客流量破万人。下一步,丹阳镇将以百峰村为示范,持续深化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进一步引导各村丰富新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吸引返乡创业人才,推动形成“以企兴村、以村促企”的良性循环,让更多村庄走上“资源盘活、产业赋能、村民增收”的振兴路径,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绘就丹阳“村美、人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刘文 周展旭 程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