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到开封市兰考县、杞县、龙亭区部分企业和乡村调研。
在位于杞县的河南省大蒜及大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宁察看大蒜深加工及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对“大蒜—玉米”复种模式表示肯定,强调要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标准制定,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专家杨建国表示,从杞县的“大蒜链”,能清晰看到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现实指向:农业不再只是“种得多”,而是“链得长”“链得优”“链得强”;不是简单地做农业生产,而是系统地做产业经营。
杨建国认为,这次调研的关键,不在于“大蒜”本身,而在于通过一个具体产业链,传递出河南农业强省建设在“十五五”新阶段的鲜明导向。
![]()
01从“大蒜链”看农业强省建设的新导向
从此次杞县调研的细节来看,强调的重点,正是农业强省的核心突破口: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农业板块首次以体系化方式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这意味着,农业不再只是“产量逻辑”,而是要以全产业链条的方式重塑结构、优化布局。
河南是农业大省,但仍不是农业强省。当前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比仅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比例低、同质化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延链强农”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词。
从粮食到食品,从初级到精深,从“粮头食尾”到“农文旅融”,每一个环节的延伸,都是“农业增值”的新增长点。
杞县的大蒜,就是典型样本——从传统“蒜头经济”,走向“蒜片、蒜粉、蒜素、蒜油”的深加工产业链,从一颗蒜到一个园区、一条链、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亩产效益数倍提升”的现实案例。
这正是河南农业强省建设从“增量扩面”走向“提质强链”的缩影。
02从一头蒜,看县域富民产业的现实逻辑
杞县大蒜,并不是偶然被“看中”的。
它背后,是一个县域经济从农业单项优势,走向体系化竞争力的样板逻辑。
河南农业资源丰富,但问题在于“强县不多”“产业不强”“链条不长”。
而杞县的探索,是典型的“土特产产业化”路径:
一是有比较优势。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以上,品质优良、品牌响亮。
二是有加工延伸。全县建成大蒜深加工企业80余家,形成了以蒜片、蒜粉、黑蒜、蒜素等为代表的多元化产品体系。部分企业已布局高端食品原料和功能性食品方向,开展蒜素提取、发酵发黑等精深加工工艺研究。
三是有市场导向。依托大蒜交易市场、电商平台、出口通道,形成稳定的市场网络。
本次调研强调“要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其实是点出了县域产业振兴的关键命题:所谓“土”,就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所谓“特”,就是形成独特竞争力;所谓“产”,就是把资源变产业、产业变经济。
“土特产”的背后,不只是“农产品品牌”,而是一种农业现代化的系统方法论。
它要求我们以县域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链上共富”的体系化格局。
换言之,不是“一个村一个产业”,而是“一个县一条链”,让农业强省建设的底盘真正稳起来、强起来、活起来。
03从“延链强农”,看农业现代化的新思维
本次调研特别提到,要“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命题,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型。
杨建国称,过去,我们更多讲“规模经营”“结构调整”,现在,重点转向“产业链条”“价值延伸”。
延链,就是延空间、延业态、延效益。
要延空间,突破传统“种—收—卖”的线性思维,形成以“种—加—销—服—游”为链的循环体系;
要延业态,推动农业与食品、健康、文旅、电商等跨界融合;
要延效益,让产业链的增值部分回流到农民、集体、企业,实现链上共富。
这正与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宣讲时提出的导向高度契合:
“要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这句话的关键词有两个:“分类有序”与“片区化”。
前者强调根据地域特征、产业类型、资源禀赋差异化布局;后者则强调县域统筹、片区组团推进的系统化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南提出的“以县域为单元、以产业类型划分组团”的推进体系,正契合了国家层面“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向。
04从杞县经验,看河南“十五五”新谋局
一条大蒜链,折射出一个农业强省的新逻辑。
从“土特产”到“现代链”,从“单项产业”到“组团协同”,从“县域富民”到“农业强省”,这条路径,正是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下一步,河南的关键,不仅在“链”,更在“统”:以县域为单元,统筹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链组团化发展;以县域为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以农民为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真正成为链上受益者。
杨建国认为,杞县的大蒜,不仅是一头蒜的故事,而是农业现代化的缩影。
它启示我们:农业强省建设的根基,不在“规模的堆叠”,而在“体系的构建”;不在“做强一个产业”,而在“联动一片区域”;不在“一个点的突破”,而在“一个链的协同”。
从兰考的“共富工坊”到杞县的“大蒜链”,从“组团化”到“链条化”,河南农业现代化的脉络,正在日渐清晰——以产业为链,以组团为面,以县域为轴,构建体系化推进农业强省的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