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8届文华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长岭镇文学村走出来的虞文兵,凭借在黄梅戏《太阳山上》的传神演绎摘得文华表演奖,成为安徽时隔12年再获此殊荣的演员。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庆市委市政府向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和虞文兵同志发去贺信。
初冬的望江县,天朗气清。当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虞文兵的身影出现在望江县长岭镇文学村的村口时,早已等候在此的乡邻们瞬间沸腾。鲜花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这份沉甸甸的喜悦,让这个宁静的村庄充满了浓浓的暖意。虞文兵的家门前,亲友们簇拥着他,父母早已眼眶泛红。
“文兵出息了!咱望江也出了文华奖得主!”邻家大伯的声音洪亮,道出了乡邻们的心声。跟着虞文兵走进屋内,不大的客厅里摆满了鲜花,他的父母早已眼眶泛红,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总算盼着你回来了,这些年在外吃苦了。”
荣誉的背后,是虞文兵对黄梅戏根植于内心的热爱和坚守。1992年,虞文兵出生于望江县长岭镇文学村,家乡的戏腔琴韵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父母都是民间剧团的黄梅戏演员,黄梅戏让虞文兵从小就耳濡目染,对戏曲有着莫名的痴迷。
母亲虞毛云说:“他从小就喜欢喜爱黄梅戏,几岁的时候他就把那个毛巾当水袖啊,那个报纸扎成那个官帽啊。自己演,自己唱。”
望江县长岭镇有许多黄梅戏爱好者,当地经常组织演出活动。虞文兵不仅从小喜欢黄梅戏,还特别爱琢磨戏里的唱腔和动作,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对学习黄梅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父母本来希望他认真读书,将来考上好的大学。看到他这么执着,家人和亲友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
父亲虞根华说:“不给他唱戏,他就不读书了,他舅妈支持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是一样的。”
2006年,虞文兵考入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叩开了专业之门。黄梅戏“行当无界”的特质,逼着他练就“能演百角”的硬功;2013年加入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实现从“学戏”到“唱戏”的转变;2016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京剧和昆曲给予了他不同的艺术养分,让他既能守黄梅之根,又能拓创新之路。先后主演了《茶歌飘四方》《大清名相》等多部剧目。2021年虞文兵主演红色大戏《太阳山上》,作为红色现代戏,《太阳山上》融合现代与传统,完整保留的黄梅戏经典唱腔与戏曲绝活,让烽火故事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新时代的气度。看到虞文兵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他的亲人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虞文兵的姨娘虞云梅说 :“非常激动,为我们的虞文兵有这样的成绩骄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肯定也是辛苦才获得这么个荣誉的。”
令人称奇的是,虞文兵此次获奖的演出剧目《太阳山上》,与望江县境内的太阳山同名。太阳山离虞文兵的村子不远,不仅风光秀美,更镌刻着厚重的红色记忆,山上留存着当年抗战时期的重要军事战壕遗迹,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先辈们的英勇故事。近年来,望江县深挖太阳山的红色历史与生态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旅项目,让这座沉寂的大山重新焕发活力。虞文兵说:“我接到《太阳山上》这个本子的时候,就特别的好奇了,因为我的家乡也有一个太阳山,有白马山,所以今天我特地来这个地方来看一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地方,确实值得好好打造。”
《太阳山上》的剧目内核是家国情怀,而家乡的太阳山正是这份情怀的生动载体。他现场演唱起《太阳山上》的精彩片段。醇厚的唱腔、饱满的情感,瞬间将大家带入剧目所描绘的场景中。
谈及未来,虞文兵表示,文华奖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家乡的山水养育了他,红色文化浸润了他,今后他要当好家乡的“代言人”,既要在艺术道路上继续深耕,更要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多宣传望江的红色历史、秀美风光和淳朴民风,让更多人知道太阳山的故事,了解望江,走进望江。
“文华奖对于我个人而言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种鞭策。接下来,我要用归零的心态,紧跟前辈的步伐,深耕技艺,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唱响新时代的黄梅新韵。”虞文兵眼神坚定地说。(金锋 王翔 叶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