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港股招股书披露,2025年11月12日,浙江时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时迈药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在申请上市之前,时迈药业已经完成C轮融资,融资后估值为22.3亿元。
![]()
时迈药业成立于2017年,从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TCE药物的开发,目前已经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i) DNV3,一款靶向激活免疫系统的LAG3单抗(ii) SMET12,一款靶向EGFRxCD3 TCE双抗,(iii) CMD011,靶向GPC3xCD3 TCE双抗,以及CMDE005,靶向EGFRxCD3且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激活的TCE双抗。目前以上4款药物已经进入临床,除此之外,还有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一代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候选药物CMDE101及CMDE102,它们分别是靶向FOLR1xPD-L1xCD3及PSMAxPD-L1xCD3的三特异性遮蔽型TCE。
![]()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47名雇员,临床前共16位员工,临床开发15位员工。
![]()
时迈药业有三大平台值得关注:1)TCE设计—H-BiTE平台,该平台采用独特的双靶点结构,通过空间位阻降低CD3结合亲和力,确保在外周循环中CD3+ T细胞的激活降至最低水平。通过优化对CD3及目标抗原的亲和力,该平台提高TCE的治疗效果。此外,该设计亦具有Fc修饰及单价Fab结构,可防止轻链及重链错配。Fc工程特点亦可能减少细胞因子释放,从而提高安全性。
2)TCE遮蔽—Pro-BiTE平台。Pro-BiTE平台利用蛋白酶激活的双特异性抗体设计,实现肿瘤选择性激活。该平台利用肿瘤及正常组织中蛋白酶的差异表达,在抗体的靶点结合位点周围引入遮蔽肽。该肽在正常组织及循环系统中保持完整,但在肿瘤微环境中积聚后,会被肿瘤特异性蛋白酶(如uPA及MMP)裂解。该机制显著提高安全性及治疗窗口,使抗体能够有效靶向肿瘤,同时尽量减少靶向脱靶毒性。
3)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平台。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平台通过同时阻断免疫检查点并激活T细胞,对肿瘤发起协同靶向攻击,从而增强T细胞激活、防止T细胞耗竭并提升杀瘤能力。多功能TCE采用或门门控双靶点设计,可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一种或两种TAA来激活T细胞,从而提高肿瘤识别能力,并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该策略有效应对抗原丢失、突变及肿瘤异质性等挑战,确保长期持续且有效的肿瘤清除效果。
![]()
靶向LAG-3的DNV3是时迈药业进展最快的药物,其对标的是Opdualag2024年,Opdualag, Relatlimab + 纳武利尤单抗的联用疗法的总销售额达到928百万美元。中国尚无获批的抗LAG-3抗体药物。临床前及临床数据表明,DNV3具有逆转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性的潜力。在小鼠研究中,DNV3对T细胞及B细胞的结合能力明显高于现有可比疗法(对T细胞高出20%,对B细胞高出十倍以上)。
![]()
![]()
在进行中的Ⅱ期临床试验中,DNV3与抗PD-1抗体及化疗的联合治疗于既往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的18名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44.4%的客观缓解率(ORR),根据公开可得数据,高于现有可比疗法约三倍,为对一线PD-1治疗耐药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于皮肤黑色素瘤中,IIT及II期试验数据显示,采用相同联合疗法的12名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6.7%,根据公开可得数据,高于现有可比疗法5倍以上。临床试验中,DNV3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未记录到3级或以上CRS。此外,对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的肝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DNV3与抗PD-1抗体及化疗的联合疗法的客观缓解率达到38.5%,中位PFS为7.4个月。
![]()
SMET12是靶向EGFR/CD3的双特异抗体,其对CD3的亲和力进行改造以降低CRS反应,同时对Fc进行改造,降低Fc效应并延长半衰期
![]()
SMET12和常规TCE平台类似能够招募并激活T细胞,释放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临床前研究证明SMET12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于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以20μg/kg的剂量给药SMET12后,肿瘤体积及重量数据显示,取得显著的肿瘤抑制效果。
![]()
目前该药物已经完成初步的Ⅰ期临床评估,正在进行Ⅱa期临床
![]()
CMD011是靶向GPC3/CD3的TCE双抗,其和SMET12类似,都是采用H-BiTE平台构建,该平台采用独特的双靶点结构,通过空间位阻降低CD3结合亲和力,确保在外周循环中CD3+ T细胞的激活降至最低水平。通过优化对CD3及目标抗原的亲和力,该平台提高TCE的治疗效果。
![]()
![]()
CMDE005为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CD3及EGFR。其具有明确抗肿瘤机制。通过同时结合EGFR阳性的肿瘤细胞及CD3阳性的T细胞,CMDE005介导强大的肿瘤杀伤活性。CMDE005为一种蛋白酶激活型抗体。它利用「遮蔽肽」阻断CD3结合活性。于外周血及正常组织中,CMDE005的抗CD3臂保持非活性。于到达TME后,肿瘤特异性蛋白酶(如uPA)会切割CMDE005上的特定连接体。该切割会释放遮蔽肽,解除对CD3结合活性的阻断,并将CMDE005转化为其活性的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状态。该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肿瘤靶向脱靶毒性,同时实现靶向抗肿瘤活性,从而具有高度的肿瘤特异性。
![]()
在正常组织中,CMDE005与CD3的结合被阻断,而TME中的蛋白酶切割恢复了CMDE005的CD3结合活性。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非直接对照研究),根据公开资料,CMDE005的CD3结合与其未遮蔽形式相比减少10,000倍,而竞争产品JANX008则减少1,000倍。同时,CMDE005与其未遮蔽形式相比显示出相似的EGFR结合特征,表明该遮蔽肽将不会影响CMDE005对EGFR阳性肿瘤细胞的靶向性。相比之下,JANX008的EGFR结合水平与其未遮蔽形式相比减少了300倍。
![]()
在临床前研究中,CMDE005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抗肿瘤活性。在HT1080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在最高测试剂量(120μg/kg)下,观察到肿瘤几乎完全消除。在ACHN肾癌模型中,CMDE005亦表现出强烈的剂量依赖性疗效。
![]()
1/2临床中期结果。CMDE005在人体内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在每两周接受一次10μg至3mg CMDE005的患者中,未记录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并且在高达到3mg的剂量下,未观察到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所有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均为轻度(1-2级),可管理且完全缓解。此外,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观察到初步疗效迹象:入组患者的先前治疗线的中值是3.5;0.4mg组有1名患者出现疾病稳定,1mg组2名患者中有1名出现目标病灶缩小,3mg组3名患者中有2名出现疾病稳定。目前时迈药业正在对6mg组进行给药,并由于CMDE005的治疗窗口潜力广泛预期将进一步增加剂量。CMDE005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免疫应答和疗效特征,且副作用可控。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