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 1 病毒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
![]()
![]()
注:IM = 肌肉注射;RSV = 呼吸道合胞病毒;hMPV = 人偏肺病毒;PIV3=3 型副流感病毒;VLP = 病毒样颗粒;N/A = 不适用二、核心黑科技:下一代疫苗的 4 大创新方向1. 结构导向抗原设计:给病毒蛋白 “锁死” 有效形态
病毒入侵人体时,会通过表面蛋白的特定形态结合细胞。比如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都有 “未结合细胞”(融合前)和 “已结合细胞”(融合后)两种形态,只有融合前的形态能激发有效中和抗体。
结构导向设计就是通过基因改造,把病毒蛋白 “锁” 在最有效的形态上。比如给新冠刺突蛋白加入两个脯氨酸(2P 突变),就能稳定融合前结构,激发更强的抗体反应;给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 F 蛋白加入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也能提升免疫效果。还有 “空腔填充” 技术,通过替换氨基酸填补病毒蛋白的疏水空腔,让它更稳定、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
这些设计就像给免疫系统 “精准指路”,让它只攻击病毒的关键部位,避免产生无效抗体。
2. mRNA 疫苗:不止新冠,未来能防多种疾病
新冠疫情让 mRNA 疫苗家喻户晓,但它的潜力远不止于此。mRNA 疫苗的核心优势的是:不用培养病毒,直接把编码病毒蛋白的 mRNA 送入人体,让细胞自己 “生产” 抗原,既能激发抗体反应,又能激活 T 细胞,防护更全面。
目前 mRNA 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图 1):最成熟的非复制型线性 mRNA(比如辉瑞、Moderna 的新冠疫苗)、剂量更低的自扩增 mRNA(saRNA,能在体内自我复制,用量仅需传统 mRNA 的十分之一)、更稳定的环状 mRNA(circRNA,没有末端结构,不易被酶降解,生产成本更低)。
![]()
图 1. 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类型及递送系统
mRNA 疫苗的关键是递送系统——mRNA 带负电,无法穿过细胞膜,还容易被降解。目前最常用的是脂质纳米颗粒(LNPs),不同递送系统在成分、作用机制、安全性等方面各有特点,适用场景也不同(表 2)。除了脂质纳米颗粒,科学家还在研发聚合物纳米颗粒、阳离子纳米乳剂等递送系统,解决 mRNA 疫苗需要冷链运输、储存不便的问题。
表 2 主流 mRNA 疫苗递送系统的特点对比
![]()
![]()
五、总结:未来疫苗会是什么样子?
下一代疫苗不会是 “one size fits all” 的通用产品,而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病毒定制的 “精准防护工具”:给老年人的疫苗会增强免疫刺激,给孕妇的疫苗会优化安全性,给低收入地区的疫苗会常温稳定、无针接种。
从结构导向设计到 mRNA 平台,从通用疫苗到无针递送,科学家正在层层突破传统疫苗的局限。未来,我们可能每年只需要贴一片微针贴片,就能防护所有呼吸道病毒;面对新突发病毒,几周内就能用 mRNA 技术研发出疫苗。
疫苗的进化史,就是人类与病毒的博弈史。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们终将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防御”,让传染病不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
欢迎来到医食参考新媒体矩阵
2023年疫苗接种攻略
阳过了,该怎么打疫苗?最全接种指导手册来了
撰写| 生物制品圈
校稿| Gddra编审| Hide / Blue sea
编辑 设计| Alic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