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小米消费者集体维权案在南京秦淮区法院开庭,小米法务团队当庭提交14组新证据,答辩文件的两点理由又把舆论点燃了。
![]()
今年年初,小米在宣传SU7 Ultra车型时,着重介绍了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称其“复刻原型车双风道设计”“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雷军强调该部件“结构全改”。这些宣传让不少追求高性能与独特设计的消费者心动。提车后,有车主拆解发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下的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样,仅多了一块支撑塑料板。他们质疑小米涉嫌虚假宣传。
5月7日,小米汽车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问题致歉,称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赠送2万积分给已提车用户和锁单用户。
2万积分价值2000块钱,这玩意儿选装要4万多,感觉被侮辱的车主拒绝了这个方案,于是开始维权上诉。
![]()
维权群很快超过了400人,南京、苏州、成都等多地车主通过线上同步提交投诉证据,要求退一赔三。
没想到,小米法务出了奇招,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要求车主起诉必须得到北京去起诉。虽然该诉求最终被法院驳回,但正式开庭也已经是半年以后。
开庭当天,小米临时提交了14组长达80多页的新证据,因为这些证据还没有提前审查核实过,所以只能延后再次开庭。
![]()
答辩文件里有两点让车主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
一是雷军两次公开表示不推荐大家购买挖孔机盖,不实用,没有欺诈。听起来的意思是,我让你不买,你非要买,冲动是魔鬼,送上门的韭菜能怪谁。
二是小米对挖孔机盖的宣传内容没有写入购车合同,不构成违约!听起来的意思是, 发布会就是吹牛聊个天,当真你就输了;教会车主理解白纸黑字合同的重要性是人生宝贵的一课。
官司的输赢需要法院去判定。
希望小米的法务们好好读读当年小米那本《参与感》,互联网的思维就是口碑为王,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小字文学、瞬间刹停都已经成了段子。
教会用户懂法很重要,赢得了诉讼,输了信任、口碑和人心,赌上全部声誉的最后一战,就可能只剩下悲壮。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