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更新一家热门公司的财报,中芯国际的知名度已经不需要介绍了,作为芯片国产替代的绝对主力,其重要性,甚至是受各方追捧的程度,都是其他上市公司难以企及的。企业嘛,最终还得看业绩,中芯国际也一样,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吧。
![]()
2025年前三季度,中芯国际的营收同比增长18.2%,继续创下前三季度的新纪录,在近600亿规模,还能取得近两成的增速,当然是比较牛的了。还是需要介绍一下其所“对标”的台积电的情况,2025年前三季度,台积电的营收为2.763万亿新台币(按2025年前三季度末折算,约合人民币6468亿元),同比增长36.4%,大象似乎也能起舞。
![]()
中芯国际的核心业务是“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其他业务很少;中国区市场的占比超八成,这就从2023年就达到的占比,我个人觉得早年那种六成左右占比的更健康,但环境如此,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第二大市场是美国区,还有少量的欧亚区等市场。
![]()
归母净利润在连续两年下跌后,也恢复了四成以上的反弹,虽然38.2亿元的水平,还不及峰值年份的一半,但那时主要是疫情导致的行业短期大繁荣,不可能是常态。如果排除这些特殊年份,中芯国际的净利润表现还是能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
还是需要和台积电对标一下,2025年前三季度,台积电的归母净利润为1.212万亿新台币(按2025年前三季度末的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2832亿元),同比增长51.8%。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中芯国际都需要继续努力追赶才行。
![]()
毛利率的波动相当剧烈,2023年和2024年的净利润持续下跌,正是因为毛利率处于下降通道之中。2025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大幅反弹,是导致净利润反弹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毛利率应该是可持续的正常水平,2021-2024年是“大繁荣”和繁荣消退后的回调过头,均属特殊时期的表现。
从2019年以来,销售净利率都是优秀级的水平,2024年触底后,2025年前三季度也开始了反弹,但反弹幅度没有同期的毛利率反弹高。净资产收益率的表现一直不如销售净利率,这当然是太多的资源支持导致的结果;没办法,这个指标就是要算投入的。2023年以来的及格水平,只能希望在以后年度持续改善了,2025年前三季度已经提升了1个百分点,算是开了个好头。
![]()
主营业务盈利空间的波动当然是比较大的,2022年达到了夸张的24.3个百分点,2024年就跌得几乎只剩下零头了。2025年前三季度反弹后为10.6个百分点,仅高于2024年,离更早的年份还有一定的距离。
营收增长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期间费用占营收比的下降和毛利率的反弹,甚至“税金及附加”占营收比都略有下降,三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就促成了主营业务盈利空间的较大幅度提升。
![]()
在其他收益方面,每年都是大额净收益的状态,主要是政府补助比较高,有些年份的投资收益也不错;损失项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几乎没有“信用减值损失”。2025年前三季度的净收益较2024年有明显下降,主要是收益项一般集中在四季度,但“资产减值损失”确实要高一些,就算和2024年前三季度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的净收益水平也是有所下降的。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都是净流入的状态,但每年的固定资产类投入规模很大,基本上都需要补充融资来解决这些需求。
![]()
经营性的长期资产规模一直都在增长,2024年末就超过了2000亿元,2025年三季度末仍有近200亿元的增长。除了固定资产增长之外,在建工程的规模仍有800多亿元,后续的在产能方面,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方面与台积电的差距不足3/4,比营收和净利润的差距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把现有的硬件发挥好,似乎也能取得较大的业绩提升,至少在硬件上的条件已经差得不是太远了。
![]()
长短期偿债能力都没有问题,就算主要是得益于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障,主要也就是这些措施了。至于说怎么发挥好,还需要长期努力才行。
![]()
中芯国际当然也需要有息负债的配合,在2024年末,有息负债的规模突破800亿元之后,增长变慢了。毕竟有息负债是有成本的,融资的规模与需求匹配即可,后续需要还可以再增加。
![]()
存货的规模在2025年三季度末创下了新高,周转天数上升并不明显,也不是最长的,这方面的变化,总体上仍是在正常波动。
![]()
芯片这一行,业务链上的相互欠款并不严重,汽配行业那些坏毛病暂时还没有传染到这一行。中芯国际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在30天左右,最近两年期末不足30天,客户们还是相对老实的,毕竟干这一行,特别小的客户不会太多,赖账的比例是相对比较低的,甚至可以忽略坏账损失。
当然也有不太好的迹象,那就是“合同负债”(主要是“预收货款”)的规模仍在大幅下降。2024年末,可以说是大繁荣消退后“还账”期的延续,2025年三季度末似乎已经没有这类影响了。虽然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后续营收就要下跌,但客户们对其产能需求锁定的急迫性不如以前那么高了。
作为国内第一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在各种资源优势的倾斜下,总体表现还是过得去的。但和全球第一的同行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甚至还有扩大的风险,仍需要继续努力追赶才行。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欢迎关注看更多文章,如需解读个股财报,请留言注明股票简称或代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