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澳大利亚与美国正式签署了一项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高达85亿美元,成为全球矿产供应链重塑中的重要事件。
澳大利亚总理对此表示,这笔资金不仅锁定了10亿美元的直接融资,还为未来两国在矿业和精炼领域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然而,这项协议的达成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博弈。
澳大利亚能否借助这笔资金打开资源产业的黄金大门,还是只能独闯充满风险的“鬼门关”,值得深思。
澳美合作的时机耐人寻味。
中国近期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这直接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作为全球稀土精炼领域的主导者,中国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效率无可匹敌。
而澳大利亚选择与美国合作,显然是为了确保美国军工产业的供应安全,特别是在“奥库斯”协议中核潜艇项目的材料供应问题上。
然而,这种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合作,也让澳大利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协议中明确的“国家安全审查”条款,几乎将中资企业排除在澳洲关键矿产项目之外。
这种站队选择虽然提升了澳大利亚的战略安全感,却牺牲了经济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关键矿产的竞争不仅仅在于资源的开采,更在于精炼环节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中国通过深度垂直整合和国家级补贴,在稀土、锂、镍等矿产的精炼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而澳大利亚虽然资源丰富,但在精炼环节却面临高成本和技术不足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承诺的85亿美元资金,首先要面对的不是盈利,而是填补因排除中国供应链效率而产生的巨大成本缺口。
![]()
这种成本劣势在具体案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以澳大利亚的锂矿项目为例,美国雅宝公司去年宣布缩减了其在西澳克梅顿锂精炼设施的产量,而该项目曾依赖从中国进口的钢材和设备。
同时,澳方公司IGO计划放弃与中企天齐合作的奎纳纳锂精炼项目,而中方却表现出继续运营的决心。
这些案例清楚地表明,澳大利亚在关键矿产精炼环节,难以脱离中国的成熟供应链而独立存在。
与澳大利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尼西亚。
印尼通过拥抱中国投资,迅速积累了镍精炼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镍生产国。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帮助印尼实现了技术积累,也显著提高了其全球供应链地位。
而澳大利亚选择排除中国合作,无疑是在为自身的矿产雄心设置高门槛,其代价显然不容忽视。
美国承诺的资金或许能为澳大利亚买到一张进入全球矿产竞赛的门票,但要在这场被澳洲智库称为“永久性对抗”的角逐中胜出,澳大利亚需要的不仅是盟友的支票,更需要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参与策略。
离开中国供应链的支持后,澳大利亚面临的将是一条荆棘密布的精炼之路。
这条路注定比想象中更长、更贵,也更难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