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在带娃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的眼睛总爱不受控地 “晃来晃去”,有时是左右摆动,有时是上下抖动。刚开始很多人会以为是孩子的坏习惯,或是觉得 “长大了就好了”,但其实这可能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眼部疾病 —— 眼球震颤发出的信号。作为家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千万别忽视,及时了解相关知识才能守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首先,我们得明确:眼球震颤不是 “坏习惯”,而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的眼球摆动,是儿童常见的眼部发育异常问题。它和孩子故意眨眼、挤眼睛不同,这种眼球晃动不受主观控制,可能在看东西时出现,也可能在放松状态下持续存在。根据摆动方向,可分为水平震颤、垂直震颤等,其中水平震颤在儿童中最为常见。
![]()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眼球震颤?主要和三类原因相关。一是先天性眼部结构问题,比如先天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视网膜发育不良等,导致孩子视力模糊,大脑为了寻找清晰的视觉信号,会带动眼球不断晃动;二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部分孩子可能伴随脑部、前庭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眼球运动的控制能力;三是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眼球震颤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有相关病史,孩子患病概率会更高。
很多家长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孩子眼睛晃是 “小问题”,等长大就会自愈。但事实恰恰相反,眼球震颤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长期的眼球晃动会导致孩子视力发育迟缓,形成弱视,甚至终身视力低下;同时,孩子为了看清东西可能会养成歪头、侧脸的代偿姿势,时间久了会影响颈部和面部发育,还可能遭受同伴嘲笑,影响心理健康。
那么,家长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后,该怎么做?第一步是及时就医,建议在孩子 3 岁前前往正规医院的儿科眼科就诊 ——3 岁前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此时干预效果最佳。医生会通过视力检查、屈光筛查、眼底检查等方式明确病因,判断是眼部问题还是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震颤。
![]()
干预方式会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如果是屈光不正、白内障等问题,可通过佩戴眼镜、手术治疗等方式矫正原发病,从根源上缓解震颤;如果是先天性眼球震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训练、佩戴三棱镜等,帮助孩子改善视力和代偿姿势。需要强调的是,治疗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的耐心配合,切勿轻信偏方或拖延治疗。
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好辅助护理。比如避免让孩子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减少眼部疲劳;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促进视力发育;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若出现歪头、眯眼等情况,及时提醒并纠正。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关爱,避免因视力问题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
孩子的眼睛是探索世界的窗口,视力健康不容忽视。如果发现孩子眼睛有不受控的 “晃来晃去”,请记住这不是 “坏习惯”,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及时就医、科学干预,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清晰的视力,避免因延误治疗留下终身遗憾。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情况,或者对儿童眼部健康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会为你整理专业的解答。关注本公众号,后续还会带来更多儿童健康科普,和你一起守护孩子的成长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