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根廷的牛肉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尽管畜牧业生产仍在进行,但消费端的购买力持续萎缩,导致牛肉市场陷入“供需失衡”的困局。根据最新数据和分析,2025年阿根廷的牛肉消费与经济形势将呈现复杂局面。
屠宰量下降,牛群结构持续调整
预计2025年,阿根廷全年屠宰牛只数量将达到1380万头,较2024年下降1.5%。其中,母牛屠宰量预计将达270万头,同比减少7%,反映出政府与行业正在努力减缓牛群衰退趋势。然而,母牛屠宰率仍高达11.8%,略高于维持牛群平衡所需的水平,说明牛群恢复仍需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小牛(幼牛)的屠宰量预计为368万头,同比增长3%,延续了2024年的增长趋势。这表明养殖户仍在依赖小牛出栏来维持现金流,而青年公牛的出口量也将小幅上升1.2%,达到320万头。整体来看,尽管母牛屠宰放缓,但牛群更新速度仍偏快,种群结构尚未稳定。
此外,由于去年年底牛群总数下降约116万头(截至2023年底),2025年预计屠宰量将比前一年减少约20万头,新生犊牛数量则略有增加,主要得益于今年更高的妊娠率。但这一改善被春季配种母牛数量减少所部分抵消——即虽然繁殖效率提高,但可用于繁殖的母牛总量下降,长期来看对牛群恢复构成压力。
牛肉购买力持续走低,民众“吃不起肉”
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牛肉产量保持稳定,但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却严重缩水。根据国家统计局(INDEC)发布的“工资购买力指数”(Ripte),衡量的是每月工资能购买多少公斤零售牛肉。
在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执政时期(2012–2015),该指数平均为178公斤/月;
马克里政府时期(2016–2019)为177公斤;
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执政期间(2019–2023),该指数大幅下滑至144公斤;
2024年2月,在米莱政府上台后实施价格调整后,购买力一度跌至历史最低点——仅90公斤/月;
但从当年11月起,随着工资逐步回升,该指数连续11个月上涨,到2024年11月回升至142公斤/月;
进入2025年,年初一度回升至130公斤,但随后因牛肉价格涨幅远超工资增幅,购买力再次下滑;
截至2025年8月,该指数仅为122公斤/月,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2001年第四季度(在货币危机爆发前),该指数曾高达245公斤/月,显示出当前阿根廷民众的牛肉消费能力已严重退化。
工资复苏缓慢,物价上涨更快
尽管近期工资有所恢复,但其增速远不及牛肉零售价格的上涨。自2025年起,牛肉价格继续攀升,且涨幅超过通胀水平,使得消费者即使收入增长,也难以负担同等数量的牛肉。这种“工资跑不赢物价”的现象,已成为制约牛肉消费的核心问题。
此外,季节性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矛盾:每年夏季,牛肉价格通常会上涨,而此时工资尚未同步调整,导致短期购买力进一步恶化。因此,即便未来工资继续恢复,短期内牛肉消费也难以明显反弹。
![]()
结语:重建信心,需系统性改革
阿根廷作为世界主要牛肉出口国之一,其畜牧业基础雄厚,但当前面临的不仅是短期经济波动,更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牛群恢复需要时间,而消费市场的疲软则直接冲击产业链上下游。
要扭转局面,不仅需要稳定宏观经济、控制通货膨胀,还需推动农业政策改革,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保障农民收益与消费者购买力之间的平衡。否则,即便产量再高,也无法转化为真正的市场繁荣。
一句话总结: 阿根廷牛肉产业正经历“产量不降、消费难升”的困境,核心症结在于购买力崩溃。唯有恢复经济稳定,才能让“牛肉自由”重回百姓餐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农业经济与全球食品市场深度解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