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颁发了十二年的宅基地使用证,竟然成了“建不了、换不掉”的烫手山芋。一家五口在逼仄的老屋里苦等多年,而村民小组也因担忧触碰“一户一宅”红线而左右为难。
两难局面如何解?
悬空十二年的旧证
![]()
这场僵局,还要从2013年说起。
湛江吴川某村村民黄大飞(化名)按照“一户一宅”政策,申请到一块宅基地使用权证,但囿于经济压力,一直未建房。直到近两年,家庭人口不断增加,老房越发拥挤,建新房一事才真正被提上日程。
![]()
不料,就在黄大飞着手办理准建手续时,邻村村民突然对该地块权属提出争议,声称拥有使用权。建房工程被迫暂停,一家人的期盼再次落空。
“12年了,孩子都长大了,一家五口都挤在老房子里,我能不急吗?”黄大飞越说越激动,“证是村里批的,现在建不了房,这难道不是村里的责任?”他多次找到村民小组,要求解决问题。
而村民小组同样陷入两难。村民小组组长坦言:“我们不是不帮,是政策红线碰不得啊!”

两方各有苦衷,矛盾一时难以调和。
刚需与红线的冲撞
![]()
今年9月,这起纠纷来到吴川法院塘㙍法庭,庭长陈华芳意识到,简单判决或许能分清法律上的对错,但很可能激化矛盾,让黄大飞的建房梦彻底泡汤,也会让村民小组继续被村里人埋怨。
“只有去到现场,才能看清问题真相。”陈华芳带领调解团队三次去到争议地块,并分别与黄大飞、村民小组干部以及邻村村民深入交流。
黄大飞的担忧直白而现实:“换地我不是不同意,但万一新证办不下来,旧证又交出去了,我不就两头空了吗?”
![]()
村民小组的顾虑则关乎政策风险:“这‘一户一宅’是硬性规定,如果新地批了,黄大飞又不配合注销旧证,‘一人两证’就是重大工作失误,谁也担不起责任!”
一边是住房刚需,一边是政策红线;一边怕“竹篮打水”,一边怕“失职追责”。陈华芳清楚,唯有设计出一套让双方都放心的“双向保障”机制,才能彻底打开这个死结。
“三合一”钥匙巧开“两难锁”
![]()
在充分掌握双方诉求后,陈华芳量身定制了一套“宅基地置换+凭证保管+诚信保证金”的三合一调解方案:
置换解困
由村民小组在本村其他区域为黄大飞重新规划一块权属无争议、面积相当的宅基地,彻底绕开邻村权属纠纷的“雷区”。
凭证共管
新旧证件过渡期间,原《集体土地使用证》交由村民小组专人保管,并明确“新证未办结前,旧证不得用于任何审批;新证办结后,旧证必须注销”,从流程上杜绝“两证并存”的风险。
信用保障
黄大飞预缴2万元“诚信保证金”,承诺在新证办理后主动配合注销旧证;若因为村民小组原因导致新证无法获批,旧证和保证金全额退还。
“你看,新证办不下来,旧证和钱都一分不少地退给你;新证办下来了,你配合注销旧证,保证金也还给你。两头都不吃亏!”陈华芳向黄大飞耐心解释道。
对村民小组,她则强调道:“这既解决了黄大飞的住房困难,又通过‘凭证保管+保证金’机制锁死了政策风险,是‘合规’与‘为民’的双赢!”
![]()
调解协议签订当天,黄大飞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陈庭长,我信你们!这下总算能给孩子一个安稳的家了!”他当场交出了旧证,村民小组也立即启动新宅基地的规划报批流程。
村民小组组长也紧握法官的手连连道谢:“这个方案既合法又贴心,把我们最头疼的问题给解决了!”
10月底,村民小组组长专程将一面锦旗送至塘㙍法庭,再次表达感谢。
这起纠纷的化解,正是塘㙍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用“金钥匙”开“两难锁”,让公平正义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今年以来,该法庭调解室共受理基层矛盾纠纷183件,调解成功率达67%。
来源:南方日报 湛江吴川法院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何雪娜
采写:朱俊燕 林晓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