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流社会,只能物理消除

0
分享至

有的时候,官儿做大了,未必是好事。

广明元年(880),黄巢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唐僖宗丢下百官,仓皇出逃四川。长安城破后,起义军“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对滞留城内的官僚也毫不留情。史载,包括宰相豆卢瑑、崔沆、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在内的百余名高级官员相继被杀。一时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仅仅二十多年后,历史重演。

天祐二年(905)六月,包括尚书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兵部侍郎王赞等人在内,唐朝数十名高级官僚受命聚集于滑州的白马驿。如此场面,以往只有在帝都才能见得到。然而,这次“集合”实际上是一场血腥骗局。不多时,随着朱温的一声令下,毫无防备的唐廷大员们悉数被杀害。

此时,一个名叫李振的幕僚觉得仍不解气,他对朱温说:“这些人向来以清流自居,应该把他们扔进黄河里,跟浑水永远混为一体。”(此辈尝自言清流,可投之河,使为浊流也。)

朱温命人照做。顷刻间,三十多名官员的尸首被投进黄河,一众“清流”消失在了浑浊的河水之中。由于事发白马驿,后世便将这场政治屠杀称为“白马之祸”。

历史的巧合总是在延续。提议弃尸黄河的李振,与黄巢一样,也曾屡试不第。他们对于权贵的恶意,也在延续。



▲黄河壶口瀑布。图源:摄图网

01

一个人想要在唐代靠科举入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任何制度在初创阶段,通常都不能称之为完美。在历经千年的科举史中,唐代科举的录取人数明显偏少。

唐代科举主要分为常科(科目、考试时间固定)与制科(科目、时间均不固定),其中常科主要包括明经与进士两科。有人做过统计,在唐朝统治的289年时间里,科举取士共8341人,其中进士6773人。偌大的王朝,平均每年录取的进士仅有二十多人。

针对这一现象,开元年间的国子祭酒杨瑒曾经吐槽道:“省司奏限天下明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窃见流外出身每岁二千余人,而明经、进士不能居其什一,则是服勤道业之士不如胥吏之得仕也。

为了通过这座窄小的独木桥,学子们皓首穷经。46岁的孟郊在考中进士后难掩喜悦之情,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狂喜之句。而与孟郊命运相反的,是一批又一批名落孙山的考生。

他们中的多数人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少数人会象征性地发一下牢骚。但像晚唐时期这样,接二连三出现落榜士子肇发事端,不可谓不诡异。究其原因,让黄巢、李振等人如此愤怒的,不是录取名额数量的限制,而是录取过程中存在的不公。

科举制的诞生,是君主集权的结果。此前,无论是汉代察举制,还是魏晋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权力事实上一直为各级世家大族所把持,导致皇权孱弱。为将这项权力收归中央,实现集权,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587)实行分科举士,之后唐承隋制。然而,被夺走权力的世家大族们又岂会甘心?在唐朝实行科举、普选人才的过程中,皇权与门阀的较量未曾停息。



▲唐承隋制,以科举作为选拔官员的手段之一。图源:网络

唐朝科举中普遍存在“行卷”和“公荐”等现象。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将自己的作品呈送成名文人或权贵阅览,以增加知名度。而公荐,则是考生依托有名望之人向考官举荐自己。行卷和公荐发展到最后,甚至能取代考场上的答卷,成为决定士子能否入榜的关键性因素。在此背景下,即便再努力的士子,也敌不过人情与关系网络。现实往往是“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以至于科举走后门、入仕靠关系的现象公开且合法。

此种现象的持续泛滥,使得新、旧豪门逐渐把持了唐代科举,以致“榜出率皆权豪子弟”。这也暴露了唐代政治中非常尴尬的一个现实:原本用于剥夺门阀选拔人才权力的科举制,又逐渐被世家大族加以利用,为自己的亲族好友大开方便之门,最终“每岁策名无不先定”。

对于这等不公现象,许多晚唐学子愤恨不已。诗人杜荀鹤曾作《投从叔补阙》:“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直言晚唐科举选人唯亲,毫无公平性可言。

时代不公投影到李振身上,或许就是他“自以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的缘由,也是他对豪门权贵“尤愤愤”的原因。

科举原本向底层才学之士敞开了入仕大门,现在却砌起了一道高高的栅栏,里面的风光虽然可以看得见,但栅栏外的人却总是够不着,很难不让他们产生怨恨之心。

02

前途阻塞,有人止步不前,有人另辟蹊径。

落榜士子不仅要面临名落孙山的失意,有时还要为生计问题而烦恼。晚唐人孙樵就曾记录自己落魄时的窘态。他常年在长安寓居备考,一连考了十年,却都屡试不第。由于一门心思地投入科举,不事生计,导致囊中羞涩,白天饿得头昏眼花,晚上冻得难以入眠,连朋友都尽皆离他而去,最终“悴如冻灰,癯如槁柴”。

对于唐朝的士子而言,需要理想,更需要直面生活。许多人在多次落榜之后,为生计和前程所迫,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其一是隐居,其中以郑云叟最为突出。郑云叟自幼勤奋好学,“为文敏速遒丽”,尽管如此,这位大才子在唐昭宗时期参加进士科考试,却名落孙山。性格“耿介不屈”的他潇洒地留下一句“用浮名之撄我心,使郁郁然若是耶”,便不顾家人反对,隐居少室山去了。妻子来信劝其归家,他将信件“悉投于火”。好友给他介绍工作,他也是“拒而不诺”,全然一副看透世俗的心态。

其二是造反,当以黄巢最为盛名。黄巢年轻时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但“屡举进士不第”,最终将失意的怒气转化为政治报复,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唐起义,为晚唐敲响了丧钟。

其三是便加入藩镇幕府。中晚唐时期,唐朝中央衰微,地方藩镇林立。各地节度使宛如土皇帝,不仅手握财权兵权,并且开设幕府,吸纳人才为自己服务。

科举入仕的失意,同样改变了李振对前途的选择。他最终放弃科举道路,改走军功入仕路线。多年之后,他晋升至金吾(卫)将军,正当朝廷改命他为台州刺史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史载这一年“盗据浙东”,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割据叛乱,受此影响,李振赴台州任职一事也化为了泡影。

向西折返的途中,李振路过开封。

当时,开封是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地盘。深感前途迷茫的他尝试着毛遂自荐,求见朱温。史载,李振见到朱温后,“以策略干太祖(指朱温),太祖奇之,辟为从事”。从此投入朱温帐下,成为其幕僚。

在朱温帐下从事日久,李振的心态悄然发生了转变,他不再以唐廷中央为尊,而是着眼于现实,尊幕府而弃朝廷。

当然,李振的心态转变并非个案。朱温帐下的敬翔、张策与苏楷等人,都是放弃向体制内发展,通过向幕府投简历,而成为朱温事业发展的左膀右臂。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对此解释道:“足不涉天子之都,目不睹朝廷之法,知我用我,生死以之,而遑问忠孝哉?

晚唐士人的心理转变,多少带点实用主义精神。

03

黄巢之乱后,唐朝已然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但朱温篡唐需要一个过程。

当时,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意识到,唐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于是,有人试图加速这一进程。

光化三年(900),神策军左中尉、宦官刘季述等人觉得唐昭宗“严急”,并不是个安分、好控制的主儿,一番权衡之下,便有了另立幼主之念。

如今是地方节度使的时代,废帝一事,自然还需考虑节度使们的态度。最起码,他们的行动至少需要得到一个实力派的支持。刘季述第一个想到的,是朱温。



▲唐昭宗画像。图源:网络

朱温通常都不驻留长安,而是由李振往来京城,代其处理事务,沟通唐廷中央。所以,刘季述派人跟李振搭上了线。怎料,话一出口就遭到了李振的痛斥:“百岁奴事三岁主,乱国不义,废君不祥,非敢闻也。”当场替朱温拒绝了这项合作。

李振之所以反对废黜皇帝,并非心恋唐廷统治。在他看来,朱温尚未积累足够的政治声望,此时并非代唐上位的最佳时机。

刘季述寻求支持未果,决定孤注一掷,于当年十一月发动了政变,将唐昭宗软禁,废为太上皇,并伪诏禅位于年幼的太子李裕。与此同时,刘季述也做了另一手准备,派人拿着假的禅让诏命到开封拜会朱温,称唐朝想让国于朱温。

为此,朱温的幕僚们分成了两派。以刘重楚(刘季述之兄)和张浚为首的一派极力怂恿朱温接受宦官的提议,荣登大宝。而从长安归来的李振则坚决反对,建议朱温举兵勤王讨贼,诛杀宦官,并声称“行正道则大勋可立”。

朱温一听,恍然大悟,遂派李振再入长安,联合时任宰相崔胤救出唐昭宗。

经此一事,唐昭宗得以复位,朱温也因救主获封东平王。事后,朱温开心坏了,拉着李振的手坦白道:“卿所谋是吾本志,穹苍其知之矣!

李振的一番布局谋划,让“王”与“皇”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此后,他在协助朱温篡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天祐元年(904),朱温将唐昭宗和朝廷从长安强行迁至洛阳。同年八月,朱温派朱友恭等人闯宫,杀死了唐昭宗。然而,在面对弑君的恶名时,朱温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这时,李振提醒他:“昔晋司马氏杀魏君而诛成济,不然,何以塞天下口?

成济,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同时也是司马昭的心腹。甘露五年(260)五月,魏帝曹髦不甘做傀儡皇帝,为司马氏一族所摆布,决意反抗,结果被成济当众杀死。事后,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并撇清其中关系,下令将成济诛杀。

李振此言一出,朱友恭成了翻版的成济,兔死狗烹,朱温也借此洗白脱身。

唐昭宗死后,年仅13岁的李柷被立为新君,史称唐哀帝。在朱温眼里,这个傀儡小皇帝根本成不了气候,而真正让朱温觉得碍手碍脚的,是一众唐廷官员。而这些人,也正是李振一生痛恨之辈。史载,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深疾搢绅之士”,将自己屡次名落孙山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当朝士大夫把持科举。

李振向朱温建议:“朝廷所以不理,良由衣冠浮薄之徒紊乱纲纪;且王欲图大事,此曹皆朝廷之难制者也,不若尽去之。”朱温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天祐二年(905)六月,朱温将三十多名朝臣骗至滑州白马驿,进行了一场有计划的政治屠杀,并在李振的提议下,将群臣的尸首尽数抛入黄河。



▲在李振等谋士的策划下,朱温派兵诛杀朝臣。图源:纪录片截图

白马之祸发生后,幸存的士大夫闻风丧胆,根本不敢入朝为官,朝廷中对朱温的反对之音也愈发减少。

当李振配合着做完这一切,朱温的篡唐之路已尽是坦途。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在百官的“劝进”之声中,假惺惺地故作推辞,最终“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以“开平”为新纪元,改国号为大梁。此刻,立国289年的李唐王朝正式落幕。

04

历史通常只会记得朱温篡唐的宏大叙事,而选择性忽视了小人物李振等人在幕后的推波助澜。自从选择跟随朱温之后,李振就逐渐活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他无比痛恨权贵,但当自己成为权贵时,却无比享受,毫无自省的觉悟。

据史料记载,唐王朝迁都洛阳后,李振经常作为朱温的代表入朝,一时风头无两,容人之量却越来越小。每当有官员得罪他,动辄就被罢黜贬官。许多官员私底下将其比作“鸱枭”(即猫头鹰)。

朱温篡唐后,李振官至户部尚书。不过,随着后梁乾化二年(912)朱温被弑,李振飞扬跋扈的做派也逐渐收敛。

朱温死后,先后继任的朱友珪、朱友贞和历史上大多数君主一样,对前朝老臣并不感冒。李振自然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尽管头上顶着个崇政院使的帽子,但他经常托病不朝,后来更是挂职闲居,不问朝政。

后梁龙德三年(923),是权力再度洗牌的一年。这一年,沙陀人李存勖正式称帝,建立后唐政权,并于同年底攻破开封、洛阳,终结了死对头朱氏所建立的后梁政权。

每当一个政权到了覆亡的最后一刻,政治场上的众生相便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后梁大多数臣子选择了投降后唐。但对于是否“易主”这件事,李振的心里很没底。

他找到当初一同辅佐朱温的敬翔,试探性地问道:“如果唐帝有诏免除我们这些人的罪过,我们要不要一起去朝见新君(指李存勖)?”

敬翔听了便反问道:“我们两个人身为梁相,国君昏庸时不能进谏,国家灭亡时又不能挽救,如果新君问起,我们将如回答?”

听闻此言,李振已然清楚,敬翔心里不赞成投降后唐政权。

于是乎,一场关乎两人前程与命运的谈话无果而终。

在新、旧政权更替的那一刻,李振的求生欲最终战胜了虚无缥缈的气节。他选择了胜利者,一如当年朱温代唐时那样,唯强者侍之。

翌日一早,李振独自向后唐庄宗李存勖请降。

得知李振变节投降,敬翔气得破口大骂:“李振根本就不是一个大丈夫!”随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气节——上吊自杀。

李振虽然投降了后唐,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到善待和善终。后唐重臣郭崇韬对他的变节行为极为鄙视,逢人就说:“人们都说李振是一代奇才,我看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后梁降臣段凝也因为私人旧怨选择背刺李振,向唐庄宗进言,称李振等人是首要战犯,不可饶恕。一时间,李振在后唐的风评急转直下。

真正决定李振命运走向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人,并非李唐皇室后裔。图源:网络

后唐虽然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权,但在法统上试图追续李唐王朝,因此与李唐王朝在名义上“同国同姓”。李存勖自然要趁着后梁覆灭,为李唐王朝复仇,以此为自己正名,于是下诏:“敬翔、李振带头辅佐朱温,共同倾覆唐朝……一并诛灭全族。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历史的回旋镖击中了李振。曾经一手推动灭李唐的李振,最终死在了另一个“李唐”的手里。曾经相信上流只能“物理消灭”的李振,如今成为了被“物理消灭”的对象。而李振全族被尽数诛杀的这一刻,惨状恰如当年的“白马之祸”。

屠龙者终成恶龙,恶龙终将被屠杀,历史再一次完成了血腥而残酷的闭环。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

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贾发义、王洋:《“白马驿之祸”与唐末幕府文人心理》,《中州学刊》,2016年第2期

姜维公、高文辉:《“白马之祸”考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伍纯初:《朱梁集团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方多个用词罕见!高市的“存亡危机”不在台海

中方多个用词罕见!高市的“存亡危机”不在台海

齐鲁壹点
2025-11-16 08:01:56
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生态环境部
2025-11-15 15:05:05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两次“奉示约见”,新闻联播3分钟警告高市早苗......最新:日本还想发展核潜艇!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两次“奉示约见”,新闻联播3分钟警告高市早苗......最新:日本还想发展核潜艇!

新民周刊
2025-11-15 18:35:44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命案:政协委员妻子是最大的祸根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命案:政协委员妻子是最大的祸根

Mr王的饭后茶
2025-11-15 21:52:07
一条狗命引发的人命争议:捅这么多刀,怎么对方还成了正当防卫?

一条狗命引发的人命争议:捅这么多刀,怎么对方还成了正当防卫?

七月生活情感驿站
2025-11-15 10:58:38
又轰下49+4+2+2!抱歉詹姆斯,你从历史第一变成了历史第二

又轰下49+4+2+2!抱歉詹姆斯,你从历史第一变成了历史第二

篮球大视野
2025-11-15 17:59:15
大连蛇岛上的蛇越来越凶猛,而且还在进化,为啥不把这个岛消灭?

大连蛇岛上的蛇越来越凶猛,而且还在进化,为啥不把这个岛消灭?

诗意世界
2025-11-15 20:26:32
王楚钦不敌樊振东止步半决赛,张继科点评引争议

王楚钦不敌樊振东止步半决赛,张继科点评引争议

老慃尾声体育解说
2025-11-15 20:11:08
突发!特斯拉供应链去中国化

突发!特斯拉供应链去中国化

WitDisplay
2025-11-16 00:46:05
从中产抢着打卡,到集体甩卖倒闭:疯狂扩张的五星级酒店,为何突然崩了?

从中产抢着打卡,到集体甩卖倒闭:疯狂扩张的五星级酒店,为何突然崩了?

快刀财经
2025-11-14 22:46:29
视频丨日本民众集会抗议 要求高市早苗下台

视频丨日本民众集会抗议 要求高市早苗下台

环球网资讯
2025-11-16 06:13:07
中金:国内房价从2021年6月至今已下跌35%,但还未止跌

中金:国内房价从2021年6月至今已下跌35%,但还未止跌

知识圈
2025-11-15 14:38:45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十三级台阶
2025-11-15 18:14:37
为哄刚交往女友,浙江男子网购拼凑假“将军制服”约会,被民警当场识破,行政拘留8日

为哄刚交往女友,浙江男子网购拼凑假“将军制服”约会,被民警当场识破,行政拘留8日

极目新闻
2025-11-16 07:58:56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20:57:18
10月经济数据全线走弱: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全失速

10月经济数据全线走弱: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全失速

知识圈
2025-11-15 16:21:51
Google正打造全家桶铁桶!用AI连接手机、地图、搜索、浏览器,实现商业闭环

Google正打造全家桶铁桶!用AI连接手机、地图、搜索、浏览器,实现商业闭环

回旋镖
2025-11-15 14:48:56
高市还在搞事?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一盟友划清界限!

高市还在搞事?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一盟友划清界限!

国是直通车
2025-11-15 11:10:05
上海大剧院就演出取消道歉并赔偿

上海大剧院就演出取消道歉并赔偿

极目新闻
2025-11-16 09:34:58
0-2!俄罗斯爆冷输南美垫底队 禁赛4年首遭失利+22场不败纪录终结

0-2!俄罗斯爆冷输南美垫底队 禁赛4年首遭失利+22场不败纪录终结

我爱英超
2025-11-16 07:59:06
2025-11-16 10:20:49
最爱历史 incentive-icons
最爱历史
介绍古今中外历史
2215文章数 674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叫嚣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头条要闻

媒体:叫嚣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旅游
数码
房产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教育要闻

旋转求长度,一个视频学会!

旅游要闻

2025上海郊区红叶地图发布,秋色秘境藏不住了

数码要闻

Apple Watch涉专利侵权:苹果被裁定赔偿Masimo约6.34亿美元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