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担任日本首相不到一个月,中日关系就因为她对台海发表出格言论引发了不可知的风险。中方当然严厉批判,无论是外交部还是国台办都非常愤怒指责她。此外官方媒体用更激烈的言语抨击高市早苗,试图让她改弦更张,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高市早苗至今还没有收回过去的发言。问题就僵持在这里。那么日本社会对中日之间的这番争端是怎么看的?
«——【·政策礼包开道·】——»
11月13日,路透社抛出的一份对日企民调,直接把日本商界的复杂心态摆到了台面上。一边是72%的企业攥着加薪的期待,眼神里全是对高市早苗政策的乐观;另一边是42%的企业皱着眉头,满脑子都在盘算中日关系的变数。
这看似拧巴的两种情绪,全绕着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转——她既给企业画了张经济增长的大饼,又用出格言论给中日关系埋了颗雷。
高市早苗刚坐稳首相宝座没到一个月,就给日本企业界端上了一碗滚烫的“政策定心汤”。在接受议员质询时,这位被视作“安倍经济学”坚定继承者的首相,把话说得明明白白:要砸真金白银投向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计算这些战略技术,靠产业升级拽着日本经济往前走。
这话可不是空口画饼,日本股市就用一场疯涨给出了答案。从10月高市当选自民党总裁开始,日经225指数就跟开了挂似的,一路冲破48000点关口,创下新高。
各大券商更是集体看涨,野村证券直接把年底目标位从44500点抬到49000点,涨幅预期硬生生加了10%;瑞士宝盛更激进,喊出了50000点的历史性关口目标。
企业界的信心也跟着水涨船高。民调里43%的日本公司都笃定,在高市的领导下自家经营状况能变好,觉得会恶化的连3%都凑不齐。
这股信心的根源,就藏在高市的政策工具箱里:她明确反对加息,要接着搞货币宽松;又喊着扩大政府支出、搞减税,用积极财政给企业减负。对半导体企业来说,政府要给补贴支持研发;对中小企业来讲,数字化转型能拿到扶持,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让企业没法不乐观。
«——【·加薪预期拉满·】——»
72%的日企期待持续加薪,这数字背后可不是空想,而是对盈利增长的硬底气。在日本商界,加薪这事儿从来不是老板心血来潮的赏赐,而是企业对未来赚钱能力有把握的信号——只有算准了能赚更多,才愿意把利润分一部分给员工,反过来又能刺激员工干劲,形成良性循环。
高市的政策组合拳,正好给了企业这份“确定性”。就拿半导体行业来说,日本本来就是全球产业链里的关键角色,只是近些年在国际竞争中有点吃力。
现在首相明确要集中资源砸进去,研发有补贴、扩产有支持,企业不用再怕单打独斗的风险。有了政策托底,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抢份额的底气更足,利润预期一上去,加薪自然就提上了日程。
更关键的是,这种乐观情绪正在全行业蔓延。不只是半导体、AI这些战略行业,连上下游的配套企业都跟着受鼓舞。民间智库早就算过,今年日本大型企业平均加薪幅度能到4.74%,虽然比去年的5%略低,但已经是稳健增长。
高市承诺的减税政策更让中小企业松了口气,以前总被大型企业拉开差距,现在有了政策扶持,也敢跟着期待加薪,盼着能缩小收入鸿沟。
日企的算盘打得很清楚:高市要搞的财政扩张和产业补贴,能直接降低经营成本;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日元保持疲软,又能给出口企业添把力。成本降了、收入涨了,手里的钱变多了,给员工加薪的底气自然就硬了。这72%的期待,本质上是企业对“早苗经济学”能兑现的信任票。
«——【·42%顾虑卡在中日关系·】——»
可日企的乐观里,始终扎着一根刺——42%的企业都在担心中日关系,这根刺的源头,正是高市早苗自己。就在她上任没几天,关于台海的出格言论就飘了出来,直接把中日关系拽进了不确定的漩涡里。
中方的反应一点没含糊。外交部和国台办接连发声,措辞严厉地批判这种错误言论;官方媒体更是不留情面,用尖锐的话语敲打她,就是想让她赶紧改弦更张,别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可直到现在,高市早苗也没收回那些话,这事就这么僵着,成了悬在日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些企业的担忧可不是杞人忧天,毕竟中国是日本没法绕开的重要贸易伙伴。做汽车零部件的大阪中小企业老板私下吐槽,他们公司80%的订单都来自中国,要是中日关系闹僵,关税一涨、物流一卡,订单说没就没,到时候别说加薪,能不能保住员工饭碗都不好说。
丰田、本田这些汽车巨头更清楚,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还多,要是因为政治言论丢了这块市场,再高的政策红利也补不回来。
«——【·高市的考题才刚开头·】——»
日企这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心态,说到底是给高市早苗出了道难题:要兑现经济承诺,就得平衡好政策落地和中日关系,缺了哪头都不行。现在来看,她的政策蓝图虽然漂亮,但落地路上的坎可不少。
最显眼的就是财政压力。日本政府债务早就突破了1200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50%,在发达国家里都是垫底的水平。高市要搞财政扩张、给企业减税、砸钱搞产业投资,钱从哪来?
她在施政演讲里只喊着“负责任的积极财政”,却没说清具体的财源,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早就让不少分析师捏了把汗。要是钱没着落就乱花钱,只会让债务窟窿更大,到时候别说加薪,经济都可能出大问题。
说到底,日企的乐观能不能延续,72%的加薪期待能不能兑现,42%的关系担忧能不能消除,全看高市早苗怎么选。要是她还抱着台海的错误言论不放,继续刺激中方,中日贸易摩擦只会越来越多,再牛的产业政策也扛不住市场丢失的打击;要是能及时纠偏,稳住中日关系,再把钱花在刀刃上搞技术升级,企业的信心自然会更足。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