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是胜利
第1题
单选题 经初步核算,202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0010亿元,比上年下降5.1%,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20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如下: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海洋油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7.2%;海洋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0.9%;海洋盐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减少7.2%;海洋化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32亿元,比上年增长8.5%;海洋生物医药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51亿元,比上年增长8.0%;海洋电力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海水利用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0.9%;海洋工程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海洋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3924亿元,比上年下降24.5%。
2020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比上年下降2.4%;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比上年下降5.6%。
注: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020年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
A.4.79%
B.5.11%
C.6.23%
D.7.45%
第2题
单选题 雍正帝日常居住、办公的场所为养心殿。炎热的夏天常常使得雍正苦不堪言,他认为普通的手摇扇子不能满足室内降温需求,因而下令让造办处制作了“机械化”的风扇。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之雍正二年“杂活作”记载,雍正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雍正帝下令做风扇一把。该风扇为楠木架子、铁芯,上面安装小羽毛扇六把,但使用方式仍为人工。与普通手摇风扇相比,该风扇的创新性在于,人工转动其中扇柄的时候,可同时带动六把扇子转动,产生的风力效果要比普通扇子好。当郎中保德进呈做好的风扇后,雍正帝并不是很满意,下令对风扇进行改进,要求稍微降低风扇高度,并把小羽毛扇换成大羽毛扇。分析认为雍正帝坐着办公,降低风扇的高度便于接受凉风;大羽毛扇子则产生的风力更大,清凉效果更佳。
雍正二年六月初八日,造办处将改进后的风扇进呈给雍正帝。雍正对风扇样式比较认可,但又认为服务人员在屋内转动风扇时会出汗,并产生不好的气味,于是提出制作拉绳风扇的想法,即在扇柄上增加一根拉绳,把养心殿东暖阁后檐墙开一个口子,拉绳沿着开的洞口伸出屋外,服务人员在屋外拽动绳子,使之带动扇叶转动,产生风力。为防止冬天北风从洞口刮入,雍正要求造办处再做木板一块,冬天堵塞洞口用。七月五日,总管张起麟进呈讫,拉绳式风扇做好,共做了两个,养心殿东暖阁、西暖阁各一个,雍正表示满意,并开始使用这种风扇。尽管雍正“发明”的拉绳式风扇仍为人工操作,但是其风力由绳子带动扇叶转动产生,且扇叶数量比普通手摇数量多,产生风力相对更大、降温范围更广。
雍正的四子乾隆对自动风扇很感兴趣。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之乾隆二年“自鸣钟”记载,六月十三日,乾隆帝下令让服务于造办处的法国耶稣会士沙如玉制作带有“自动风扇”的自鸣钟一台。11个月后,带有“自动风扇”的自鸣钟制作完成。该自鸣钟的特点在于,其上部安装有风扇,且钟的发条带动内部齿轮转动时,通过牵引装置带动风扇转动,从而使机械风扇成为了现实。①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时期的红木人物风扇钟就有类似特点。该钟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箱座,内可放物品;中部为时钟,通过发条转动可带动指针计时;上部则为手持桃形扇子的童子及立于童子背后的大风扇。当时钟走动时,带动童子上下挥动扇子,并带动大风扇水平转动,在夏天可产生较好的清凉效果。故宫博物院现藏类似功能自鸣钟数台,大都为乾隆时期制作,这与乾隆帝支持创新的思想有着密切联系。②
乾隆帝还鼓励运用机械动力来制造大风扇。圆明园四十景之水木明瑟殿在清代就是三间大风扇房,为清帝避暑的场所。水木明瑟殿初建于雍正五年,原名为“耕织轩”。后来乾隆亲自指导,引入西方水法将其改造成风扇房。③乾隆九年所作御制诗《水木明瑟·调寄秋风清》里,表达了“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籁遥闻”的感受。在这里,“泰西水法”主要是指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又称“龙尾车”,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内部轴的旋转来带动螺旋叶的反向旋转,并使得水不断提升,以提供风扇转动的动力;利用流水产生机械动力,使得殿内的风扇自动运转,不仅解决了人力的耗费问题,而且水声潺潺中还伴随习习凉风,营造出绝佳的避暑意境。
④乾隆帝鼓励在当时较为发达的科技手段在风扇的制作中进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机械动力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你不曾知道的机械风扇发明史
B.雍正父子“发明”的机械风扇
C.具备创新思想的雍正父子
D.需求可促进创新科技发展
第3题
单选题①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物。约38亿年前,地球早期的碳基生命于海洋深处诞生。如今,碳广泛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并活跃于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的物质交换中。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中,真光层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然后以被滤食、沉降等形式进入深海,在美丽的珊瑚礁的物质组成中也有碳酸根的存在。海洋在储碳、固碳方面有着很多出众表现。
②通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被称为海洋碳汇。海洋碳汇所指的“碳”,包括了从鲜活的鱼虾,到水中溶解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再到贝类的碳酸盐外壳等多种形式。
③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个庞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大约48%被海水吸收,可以说,海洋是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带”。
④除了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外,海洋对泥沙中包含的固体沉积碳也有很强的储存作用。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1.4万千米,上千条河流汇入海洋。人们在海边进行渔业养殖、生产生活排污等活动,使得面积占比很小的边缘海需要储存整个海洋中80%左右的沉积有机碳。入海河流携带着源自陆地的含碳沉积物,将它们连同泥沙一起,堆积埋藏在边缘海的海底,阻止了这些碳被分解成为二氧化碳进入空气。
⑤海洋生物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并沉降至深海,是固碳与储碳的天然“碳汇”。以鲸为例,这种大型哺乳动物的体重可达200吨,寿命可长达100年,它们可以长时间地储存大量的碳,这种储存在生物体中的碳被称为生物量碳。不仅如此,在鲸死后,鲸落会沉入海底,与世隔绝长达数百万年,这部分生物量碳相当于永久性地封存在海底,成为“死碳”,也就是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碳。
⑥此外,鱼群每天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上下游动,将富含碳的粪便颗粒排入海中,这些颗粒下沉至水下,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重新循环回到海水表面。
⑦海洋碳汇并不局限于海水和海底对碳的储存。滨海湿地的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生态系统更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能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快速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以枝叶、根茎等形式保存下来,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作出巨大贡献。但是,如果这些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么已经固定下来的碳就可能被分解、回到碳循环中。
⑧重视海洋及滨海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作用,不仅能够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创造的碳汇还能够用于“蓝碳交易”,即海洋碳汇可以在取得相关认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交易。了解海洋碳汇、发展海洋碳汇,将提升中国生态系统的固碳储碳潜能,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调研员在研究海洋碳汇时,以下哪项最不可能纳入研究对象?
A.番红砗磲成片死亡后,外壳被细沙所掩埋
B.黄河裹挟着夹岸人类生活所排的污物入海
C.海棠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
D.远洋中上层海域中金枪鱼成群觅食、游动
第4题
单选题如图,有16个三角形盒子,将两个相同的小球随机放入两个不同的盒子内,那么这两个盒子不相邻(指没有公共边)的概率是:![]()
A.
B.
C.
D.
第5题
单选题一项最新成果显示,氧化铈微针贴片有望让脱发人群减轻秃头风险。氧化铈微针贴片以透明质酸为微针贴片的针体基质,在针体中载入氧化铈纳米酶,通过微针刺穿皮肤角质层,针体溶解后释放其中包载的氧化铈纳米酶,直接将氧化铈纳米酶递送至皮肤深处,以清除毛囊周围过量的活性氧,促进毛囊周围血管再生,重塑毛囊周围微环境,从而促进毛发再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够成为上述结论成立的前提?
A.大多数的微针贴片可以通过安全通道将药物直接送到表皮和真皮区域,在脱发治疗中是可行的
B.研究团队测试米诺地尔外用制剂,发现这种外用制剂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促进毛发再生
C.氧化铈微针贴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对头皮造成损伤,也不会让头发脱落得更加严重
D.许多脱发的年轻人反映,每3天用1次氧化铈微针贴片,使用5次后,脱发程度明显减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