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闫希军,花几十年心血打磨出复方丹参滴丸,拯救了无数冠心病人,也让他以115亿的家族财富登上《2025年胡润富豪榜》。
![]()
可谁也没料到,这位曾经的“中药大佬”,会带着家人与央企华润三九“联姻”,一家四口套现36亿离场。
这事儿从头到尾透着蹊跷:为什么闫希军舍得把亲手养大的“孩子”拱手送人?这背后又有什么深意?
![]()
一粒药丸的诞生
故事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当时闫希军被调到天津的解放军254医院,担任药械科主任。
每天穿梭在病房和药房之间的闫希军,见的最多的就是冠心病患者胸口憋闷、呼吸困难的模样。
那时候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是传统丹参片,但是这款药见效太慢,病人含在嘴里半天化不开,如果急症发作时根本缓不过劲。
作为药剂师,闫希军心里不是滋味,他暗下决心要改良这款药,让它变的效果更快、效果更直接。
![]()
可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的简陋,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也没有什么高端仪器,丹参的有效成分又极不稳定,今天做出来合格,明天可能就变质。
闫希军没放弃,每天抱着专业书熬夜琢磨,肉眼观察,就这样折腾了两年多。
闫希军和团队终于摸索出了“固体分散技术”,用这种技术制成的药,吸收速度比传统丹参片快了十倍,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
1994年,这种新药正式获批,名字叫“复方丹参滴丸”。
![]()
可是闫希军没钱打广告,也没渠道铺市场,新药根本卖不出去。
最后,闫希军赌了一把,那就是贷款建制药大楼,自己生产。
那时候军队医院只能投资140万,可制药大楼全下来得800多万,剩下的钱得闫希军自己贷款。
闫希军咬牙贷款后,这钱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多方奔走,最终找到了找到了天津中央制药厂合作,解决了资金问题。
1994年5月份,闫希军如愿成立了天津天士力联合制药有限公司。
![]()
为了打开市场,他亲自带着这瓶小药丸跑遍全国的医院和药店,磨破了好几双鞋。
半年多后终于攻下全国医院和药店,并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一下子成为全国冠心病患者的常备药。
这款药卖的特别火,巅峰时期年销售额能冲到34亿元,闫希军也从药剂师,变成了手握百亿商业帝国的大佬。
谁能想到,这个靠一颗滴丸撑起的商业帝国,巅峰过后竟然迅速陷入泥潭。
![]()
天士力靠复方丹参滴丸赚得盆满钵满后,闫希军开始琢磨多元化扩张,想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先是跨界搞生物制药,砸钱研发创新药,接着又冲进保健品市场,推出各种养生胶囊,后来他又盯上了白酒行业,推出国台酒搞“酒旅融合”。
可跨界哪是那么好跨的。
![]()
生物药研发周期太长,投入回报率低,折腾了半天没见成效,保健品竞争又很激烈,根本没溅起水花,白酒更是被消费者吐槽“喝不出药味也喝不出酒味”。
一通操作下来,闫希军的天力士公司非但没扩张,反而还背上了一大堆负面影响。
![]()
2018年,闫希军搞不下去了,就把天力士公司交给了儿子闫凯境,希望“药二代”能带领天士力走出困境。
闫凯境这位“药二代”学历挺耀眼的,既是“海归博士”,又有私募基金董事长的工作经历。
他上台后就玩起了资本游戏,疯狂收购企业,希望通过收购兼并快速扩大规模。
![]()
可闫凯境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天力士的多笔收购要么撞上了行业风口,要么就遭遇收购骗局,几波操作下来,天力士亏掉了十几亿,现金流差点断裂。
屋漏偏逢连夜雨,外部环境也也给了天士力公司沉重一击。
![]()
随着复方丹参滴丸的成功,众多仿制药厂商也一窝蜂的涌来,市场上同类产品越来越多,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
更致命的是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复方丹参滴丸药品的单价直接被“腰斩”。
天力士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年销售额也从39亿元跌到34亿元。
![]()
内忧外患之下,天士力公司直接从神坛跌落,股价一路跳水,老员工叹息:“当年多风光,现在就有多狼狈。”
而就在天士力举步维艰的时候,央企华润三九抛出了橄榄枝。
![]()
交易完成后,天士力董事长闫凯境等9名原高管集体辞职,意味着闫氏家族三十年的掌控正式落幕,这家民营中药龙头彻底纳入央企。
![]()
很多人疑惑,华润三九作为央企,为什么要花大价钱收购天士力的核心资产?
答案很简单,华润三九看中的是天士力三张“王牌”。
![]()
复方丹参滴丸虽然面临着竞争和降价的压力,但是它依然是心血管用药市场的老大,而且还破天荒通过了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堪称“国药之光”。
其次,天士力公司还有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等多款“摇钱树”产品,这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都过亿,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天士力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布局,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对于华润三九来说,这都是他们很眼馋的资源。
![]()
而对华润三九来说,这笔买卖也是稳赚不赔的,因为华润三九虽然在医药行业实力雄厚它自家业务虽广,偏偏心血管领域是短板。
吞下天士力,华润三九可以瞬间补齐产品线,还能借着渠道把其他产品铺进全国医院。
![]()
其实,天士力的被收购,不是个例,而是中药行业的大趋势。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民营中药企业,开始“嫁入”国企,变成“国家队”的一员。
不过,对于患者来说,无论企业被谁收购,都无关紧要。
![]()
大家关心的是药品的效果好不好、价格贵不贵,只要药效不变,老板姓闫还是姓华,那就不重要了。
未来,还会有更多收购的故事上演,而中药行业,也会在这种变革中越来越好。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