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汽车从2024年底就悄悄开始了这项供应链调整,向部分供应商高层传递信息,要求他们评估中国零部件的依赖程度。公司管理层当时强调,这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避免供应中断影响北美生产线。供应商们收到通知后,马上启动内部审查,列出涉及中国原材料的清单。
路透社报道显示,这项行动覆盖数千家供应商,影响从一级到三级供应链。通用汽车把这定位成提升韧性的策略,但实际推动力是2025年春季中美贸易关系的突然变化,那时关税和出口限制加剧,让公司觉得必须加速。
2025年11月12日,路透社独家披露了通用汽车的正式指令,公司要求供应商逐步清除所有中国来源的零部件。有些供应商被设定2027年为最后期限,必须完全切断采购联系。这不是小打小闹,一辆汽车有三万个部件,涉及全球网络的重组。
通用汽车总部在底特律的团队,通过视频会议和书面通知,督促供应商提交替代计划。供应商反馈说,这需要重新谈判合同,还得增加库存来缓冲过渡期。行业内很多人觉得这个时间表太紧迫,通常这种转变得花三到五年。
通用汽车在中国有合资企业,主要生产针对本地市场的车型。2025年第二季度,他们的新能源车销量大幅上升,别克品牌甚至计划从那时起只推电动和混动车型。但公司还是把供应链安全放在首位,不想让北美车型依赖中国部件。知情人士提到,通用从2024年秋季就测试过小范围调整,供应商组建团队分析成本。结果显示,转移会带来高额支出,比如建新厂和培训工人。麻省理工的研究指出,近岸外包能减排,但运营费用起码涨10%。
![]()
这项指令的背景是2025年5月,美国汽车制造商联合向特朗普政府发信,警告稀土供应中断会重创电动车生产。中国控制全球九成稀土加工,这让通用汽车特别焦虑。供应商得找新来源,但替代产能建起来慢。通用建议优先转到墨西哥,那里汽车零部件产业近几年增长快,劳动力便宜,还靠近美国市场。越南和泰国也成选项,不过基础设施弱。印度有潜力,但供应链完整度差。供应商已经开始在这些地方投资建厂。
通用汽车不是唯一这么做的,特斯拉虽然在中国有超级工厂,但也在田纳西州建磷酸铁锂电池厂,用中国技术但本土生产。福特也评估电动车计划,受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路透社报道说,这反映全球汽车产业在重构供应链。通用汽车总裁马克·罗伊斯公开承认,从中国电动车企业学到不少,比如语音控制系统。但公司策略是市场参与和供应链隔离并行,一边抓中国销量,一边切断依赖。
成本挑战是最现实的。供应商表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需要大笔钱,中小企业可能扛不住。汽车行业利润本来就薄,2025年全球零部件企业营收负增长5%。通用要求供应商分阶段推进,先处理高风险部件如电池材料和电子元件。2025年10月,中国扩展稀土出口限制,进一步推高了紧迫感。供应商忙着审计上游环节,协调全球伙伴重新分配订单。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认证新来源,但过程还是乱成一锅粥。
![]()
技术转移的难点在于中国的一些优势没法短时复制。比如锂电隔膜和IGBT芯片,中国占全球产能大头。通用推动供应商探索北美矿源,但审批时间比中国长四百多天。波士顿咨询估算,每辆车价格可能涨2300美元,直接传到消费者头上。供应商通过“中国技术、本地生产”的模式应对,在墨西哥建厂继续供货。这让转移看起来像换个标签,没真脱钩。纽约时报报道指出,很多东南亚生产仍靠中国中间产品。
通用汽车的2027目标测试整个行业的可行性。如果成功,其他制造商会跟进;如果卡壳,政策可能得调整。行业分析师说,供应链多元化会让成本更高,但抗风险强。消费者短期内可能见新车涨价5%到15%,有些车型延误交付。中国零部件企业正海外投资,保持竞争力。通用在中国加速新能源战略,覆盖纯电动和增程式车型,但全球供应链还是要分散。
德国公司MD Elektronik分析说,地缘政治不只影响物理部件,还涉及软件和数据治理。车载网络系统受国家安全约束,通用得重新审视知识产权保护。2025年乌克兰和中东冲突加剧了全球供应不确定性,美国关税政策反复,让汽车企业更谨慎。供应商反馈,转移电子元件最棘手,因为精密加工依赖中国规模。
通用汽车的决定是全球趋势的一部分。特斯拉和福特也在调整,减少对单一地区的依赖。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企业通过升级技术应对变局。消费者最终买单,价格上涨和配置变化不可避。通用坚持策略,尽管中国市场红利大。公司从2024年底的初步沟通,到2025年的正式指令,步步推进。供应商需报告进度,确保合规。
![]()
供应链重组的复杂性超乎想象。一级供应商容易调整,但二级三级涉及成千上万企业。通用要求全面映射,识别中国占比。部分供应商已启动试点,测试越南材料的性能。结果显示,物流成本降了,但质量认证慢。墨西哥受益于美墨加协定,区域价值要求高。通用倾向从那里采购,符合贸易规则。行业协会分享经验,帮助中小企业跟上。
2025年全球汽车销量面临压力,供应链调整雪上加霜。通用新能源车在中国表现好,但总部担心关键时刻断供。供应商在东南亚建厂时,发现基础设施差距大,需要额外投资。泰国吸引跨国企业,但生态不全。印度塔塔集团提供机会,却在技术上落后。中国供应商每周三家速度海外扩张,曲线进入北美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