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这是自己的油画作品第一次参展,能像真正的画家一样展出作品,那种自豪感就像种子突然发芽!油画需要时间等待干燥,这也是让灵感自然生长的过程。”
站在自己耗时一周完成的作品前,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高二(1)班的李承萱向记者回忆起与“格致油画创作基地”的缘分,她从小学习专业画画,加入基地半年后便有机会展出作品,这次描摹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印象派风格也与她自己的画画偏好相通。
![]()
11月12日下午,“格致丹青·美育同行‘格致油画创作基地’ 成立十周年学生油画作品展”暨“种子计划”(黄浦美术)团队启动仪式,在上海书城六楼新华艺术空间举行。
![]()
作为“格致油画创作基地”成立十周年的重要献礼,这场集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学生油画作品展,不仅是十年教学成果的集中亮相,也是上海书城拥抱美育教学,让“文化赋能生活”理念的生动实践。
![]()
十年美育之旅,解锁艺术表达
此次展览带来65幅学生作品,分为两大板块,落地上海书城3楼和6楼展厅,“得知能在这座上海重要文化地标展示画作,我们所有的中小学学生都非常兴奋,从筹备初期就开始踊跃报名。”上海市格致中学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赵羽茜介绍道。
6楼“色彩印象”板块聚焦印象派经典临摹,汇集了六校学生向梵高、莫奈、塞尚等大师致敬的作品。可以看到《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之前在浦东美术馆引发关注的《白猫》等名作的临摹版本。从小学二年级学生用油画棒勾勒的色彩轮廓,到五年级孩子笔下充满张力的花卉,再到高中生以细腻笔触还原的《星月夜》意境,相同的创作主题在不同年龄段学生手中呈现出独特韵味。黄浦美术团队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特点,专项研究 “色彩学习的学段递进规律与学术链条搭建”课题。
![]()
“我们格外看重并努力追求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学油画,尤其是了解经典名家名画,去深刻感悟每幅作品背后承载的人文故事。大部分孩子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艺术专业,但我们坚信,这场美育之旅所给予他们的精神滋养,在人生过程中会让心灵情感对艺术产生崇敬之情。” 赵羽茜如是说道。
以艺术诠释红色历史
3楼“绘红致学”板块满含家国情怀,学生们以大别山革命老区写生、黄浦区红色场馆、黄浦文化等主题为素材,记录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思考。作品表达学生对红色历史的深刻诠释,展现了青年学子“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精神追求,更体现了基地将美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理念。高中阶段注重学生的“人文”培养,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尝试通过AIGC进行二次创作,探索“从再现到创作”的过程。
![]()
“绘红致学”课程负责人王镇宇告诉记者,人文学科间存在诸多共通性,AI技术兴起更推动师生探索其模拟古代文化场景的应用潜力,艺术则成为学生表达历史认知与文化思考的绝佳载体。“学生在学习陈望道故事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并且能用画展的方式将这段历史传递给更多人,这是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试卷评价的。”
连接校园与社会的美育纽带
这场油画展的背后,是黄浦区美术老师们“结合教材、贴合学情”的用心考量。黄浦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陈路认为,“我们可以看到种子们已经在茁壮成长。通过这样的艺术体验,孩子们对艺术的理解力提高了,重要的是这对他们的生活也增加了非常多的乐趣,对未来也充满希望。”
![]()
而上海书城作为转型后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也为这场美育实践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让“阅读+艺术”的跨界融合成为可能,也让这场展览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美育纽带。
正值上海书城焕新两周年之际,书城将持续践行“可游、可玩、可学”的定位,与学校深化合作,在展览、美育演讲、互动体验等多个维度搭建平台,让文化空间成为美育实践的广阔舞台,让更多青少年在艺术的浸润中向阳生长
原标题:《践行“文化赋能生活”,学生油画展亮相上海书城》
栏目主编:邢晓芳
本文作者:文汇报 孙彦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