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永远有两种人对你指手画脚:一种穿着西装革履,用学术黑话编织真理的围栏;另一种踩着人字拖,把复杂的现实剁成情绪化的骨头汤,端到你面前。而可笑的是,后者往往比前者更懂你碗里缺什么盐。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当某个国际事件爆发,一群专家在镜头前滔滔不绝地分析地缘政治、经济模型、历史溯源,用晦涩的术语垒起一座高墙,仿佛在说:“看懂了吗?看不懂就闭嘴。”而与此同时,另一群人直接甩出一篇酣畅淋漓的叙事,把大国博弈拆解成市井恩怨,把领袖塑造成快意恩仇的江湖客。你突然发现,原来国际政治不过是放大了的街头巷战,那些高高在上的议题,本质上和隔壁老王抢车位没什么不同。
![]()
有人嘲笑这是“低认知的狂欢”,但他们从不承认,所谓“高认知”的叙事早已成了一场自娱自乐的密室游戏。当学者们抱着文献在象牙塔里雕琢完美模型时,普通人要的不过是一个能解释生活为何如此艰难的答案。为什么工资追不上房价?为什么努力换不来尊严?为什么世界总在撕裂?如果正统叙事给不了直击心灵的回应,就别怪有人用江湖野史填补真空。
看看那些被追捧的爆款文章吧——它们从不纠缠于复杂的数据,而是用血肉模糊的细节砸向读者:一个球星的沉浮背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崩塌;一场政治复仇的剧本里藏着小人物的血泪控诉;甚至一次企业的破产,都能被演绎成国际金融家族的阴谋棋局。这些故事或许经不起学术的解剖刀,但它们像一记闷棍,敲在读者麻痹的神经上:原来我的痛苦不是孤例,而是时代洪流中的必然碎片。
![]()
更讽刺的是,那些批判“爽文”的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精致的投机者?他们一面鄙夷情绪煽动,一面在学术圈里争抢着头衔与经费;他们嘲讽自媒体人“洗稿”“编造”,却对体系内司空见惯的抄袭视而不见。当知识的特权阶层用“专业”筑起堡垒,用“资格”过滤声音,那些被排除在外的讲述者,自然选择用铁锹直接挖开墙脚——哪怕挖出的土里掺着谣言,至少能让新鲜空气涌进来。
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解释权”的战争。旧神龛里的塑像要求你顶礼膜拜,新崛起的巫师却直接跳起傩舞,告诉你神明也能与你共饮一杯酒。有人痛心疾首地说这是反智,却忘了当知识成为阶级的装饰品时,反智就成了弱者的匕首。那些被指责“迎合大众”的写作者,不过是在做一件古老的事:把缰绳从专家手中夺回,塞回普通人汗涔涔的手里。
![]()
而这场战争的硝烟背后,藏着一个更残酷的真相:大多数人从来不需要真理,他们需要的是理解世界的工具。工具不必完美,趁手就行;故事不必真实,解恨就行。当一个年轻人读完某篇“阴谋论”后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他们是一伙的”,他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对抗迷茫的武器——哪怕这把武器是钝的、锈的,至少能让他在精神的荒原上砍出一条路来。
所以,别急着嘲笑那些编织故事的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寓言师,他们或许扭曲了事实,但他们没有扭曲人心深处对答案的渴望。当正统叙事蜷缩在论文库里发霉,江湖郎中自然成了诊所里的明星。那些骂街的学者们,与其举着“辟谣”的牌子站在道德高地上,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你们掌握着最系统的知识,却输给了最粗糙的叙事?
结尾,我们不妨撕掉最后那层伪装:这个世界从来不是谁正确谁赢,而是谁被听见谁赢。当你在键盘前敲下义正辞严的批判时,有人已经用一锅热气腾腾的“真相”喂饱了千万人的焦虑——无论这锅汤里炖的是真相还是幻觉。
讨论议题:如果知识永远分阶层,你是选择做一个“正确”的孤傲者,还是“有效”的破壁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