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频道 记者:董硕 报道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在杭州市江心岛小学的校园里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11月12日,拱墅区深化科学教育三年行动暨科学副校长赋能现场会在此举行,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非遗保护公益基金与杭州市江心岛小学联合推出的“非遗进校园”科技融合体验活动,此项目为浙江非遗保护公益基金焕新非遗第二期系列活动,活动为师生带来一场融合匠心传承与智能科技的沉浸式文化盛宴。
![]()
![]()
![]()
AI赋能非遗,智慧教学引领体验升级
活动现场,两台沉浸式AI非遗体验一体机成为关注焦点。它们不仅是展示设备,更扮演着“非遗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榫卯结构、竹编滚灯、毛笔书法三项非遗技艺。
![]()
![]()
无人教学,自主学习:设备通过高清视频完整呈现非遗技艺步骤,实现流畅的无人化教学。
- 语音交互,学习自主:学生通过语音指令即可控制视频播放进程,实现个性化学习节奏。
- 智能评分,即时激励:系统对学生的“非遗作品”进行AI评分,给予实时反馈,增强学习成就感。
- 持续迭代,未来可期:据悉,该设备将持续升级,未来将融合AI大模型,实现实时人机互动与智能纠错,进一步优化教学体验。
![]()
科技在此并非替代传统,而是作为文化传承的“催化剂”,让非遗技艺的学习更直观、生动,也更贴近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
匠心手作,传承人现场传授非遗技艺
在科技体验之外,活动现场还洋溢着传统手作的温度。四位非遗传承人亲临校园,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
西湖绸伞:传承人展示独特的刷花技艺,通过模板与颜料的巧妙配合,将西湖景致“搬”上绸伞,引起学生阵阵赞叹。
![]()
- 中国剪纸:红纸在传承人手中化为灵动图案,学生们也纷纷动手,剪出心中的美好愿景。
![]()
- 杭缎织造:学生体验扎染技艺,在拆解染布的过程中感受色彩与纤维随机融合的趣味。
![]()
- 麦秆画制作:从平凡麦秆到典雅画作,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
![]()
传承人现场指导,学生亲手体验,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传中悟”。
映像长廊,非遗艺术融入校园空间
活动同期,为期一个月的“非遗映像·走廊艺术展”在学校三楼走廊正式开展。展览精选17幅非遗作品,涵盖中国剪纸、麦秆画与押花技艺三类,将日常走廊转化为可游可赏的非遗艺术空间。师生在课间即可驻足欣赏,在审美浸润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细腻与深邃。
![]()
![]()
融合共创,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AI交互+手作体验+静态展览”的三维融合,实现了多重教育价值:
激发兴趣:AI技术降低了非遗认知门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
- 深化理解:亲手实践与静心观赏,使学生多维度体会非遗蕴含的智慧与美学;
- 播撒种子:在学生心中植下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的种子,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生动诠释了“守正创新”的传承理念。当非遗与AI在校园中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教育的未来,更是文化传承的崭新路径。
![]()
非遗的生机,源于年轻一代的认知与热爱。这场在杭州江心岛小学的温暖相遇,是一次开始,也预示着一个可期的未来。(通讯员:高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