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低利率时代下险资配置“攻守道”:加码权益增弹性,扩容ABS稳收益
来源:环球网
摘要:今年以来,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推动下,险资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险资入市不仅有效优化了资本市场的结构,还对短期投资行为形成了有力抑制,在促进市场向价值投资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险资合计出现在63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调仓换股动作频繁,新进个股达270家。与此同时,受债券收益率走低与权益市场波动的影响,险资面临着收益匹配压力。而由保险资管机构主导发行的资产支持计划(“保险版ABS”)成为险资穿越周期的核心利器。
保险机构股票资产已超3万亿 助推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增强
来源:财联社
摘要:2025年,保险机构股票资产规模已超3万亿元,推动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增强。随着债市利率降至低位,保险资金等机构面临股债配置再平衡问题。西部证券研究显示,10年国债利率与上证综指的滚动相关系数从2024年末的-0.6升至2025年11月初的0.3,表明股债相关性增强。低利率环境下,机构提升风险偏好,资金流向权益市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行业股票资产余额达3.07万亿元,同比增长47.6%。监管部门推动险资入市,如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将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展望2026年,中金公司认为债券性价比低于股票和商品,经济转向信号可能引发债市回调,而股债“跷跷板”效应仍是潜在风险来源。
险资超长债配置扩大,公司债ETF(511030)备受关注
来源:界面新闻
摘要:机构看多债市。险资超长债配置悄然扩大。11月初以来,险资二级已净买入超长利率债420亿,10月全月仅470亿。分红险因股市火爆可能畅销;2%的传统险慢慢又被接受,预计12月起保费明显好转,12月中下旬险资或抢配超长债。临近年底,中小险资因偿付能力指标压力或适度兑现股票,增配超长债来缓解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压力。当前短端利率过高,日本1999年隔夜几乎就零利率了,需要尽快将隔夜利率降至1%以下。股市超出认知,预判2026年10Y国债(新)将挑战1.5%。
险资长线资金、国家队等增配银行板块动力较强!银行ETF南方(512700.SH)涨近1%
来源:金融界
摘要:11月12日,沪深两市三大股指开盘下跌,但银行ETF南方(512700.SH)逆市上涨0.88%,农业银行、渝农商行、浦发银行等多只银行股涨幅居前。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5年宏观经济弱复苏态势延续,高股息策略受青睐。险资长线资金、国家队、公募基金等均有较强动力增配银行板块,预计每年增配资金规模在5000亿至6000亿元左右,将推动银行板块股价上行。银行基本面延续筑底,配置型需求安全边际提升。在行业流动性改善、负债管理优化及政策支撑下,银行ETF南方(512700.SH)具备较好的配置机遇。
25Q3长线资金持仓透视:长线资金的布局方向
来源:新浪财经
摘要:2025年第三季度,长线资金的布局方向呈现出明显特点。险资持股规模小幅回升,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加仓银行、电子(消费电子)等防御性和进攻性资产,减仓通信、传媒等行业。社保基金持股占比回升至1.12%,重点加仓电子、汽车、传媒、计算机等科技资产,尤其是核心科技资产,减仓部分传统行业。汇金等资金在红利资产内部切换,加仓航空,减仓船舶制造等。QFII/RQFII则加仓电力设备新能源、银行,减仓有色金属、医药等行业。整体来看,长线资金在防御性资产和科技资产之间进行平衡配置,显示出对市场防御性和成长性的双重关注。
让保险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摘要:2025年11月12日,《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保险业应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我国“十五五”规划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险业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超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6000亿元。目前,科技保险已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包括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然而,我国科技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风险识别难、专业人才不足、跨领域协同弱等挑战。未来,保险业需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结合数据要素推动精准定价与产品创新,实现从被动赔付到主动风险管理的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华泰证券:长线资金对科技资产的共识提升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三季度,长线资金延续高股息为底的配置思路,对科技资产的共识有所提升。底仓资产中,三季度险资、汇金等资金加仓银行、航空等低位的高股息资产;进攻端资产中,长线资金对科技端的关注度均有回升,但策略有所分化。险资对通信等前期涨幅较高的行业及传媒等AI方向关注度较低,加仓电子(消费电子),而社保基金对AI产业链的关注度更高,对硬件及软件侧均有配置。
理财公司扩大代销“朋友圈”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摘要:近期,多家理财公司如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加速扩大代销“朋友圈”,新增不少中小银行为代销合作机构,推动代销理财向县域市场下沉。专家分析,理财公司与中小银行合作的核心动力在于需求互补,中小银行在区域市场有稳定客户基础和本地化服务能力,能帮助理财公司扩大销售半径,分散对母行渠道的依赖。同时,中小银行自身也需通过代销业务减少对资本的消耗,满足客户多元金融服务需求。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31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9月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理财公司产品。为规范代销业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推动代销理财业务向专业化、透明化方向发展。
理财收益不宜过度“美颜”
来源:大河财立方
摘要:2025年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突破30万亿元,但理财产品收益展示存在信息不透明问题。部分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在首页展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这一历史高点,而近三个月、近一个月的真实收益却被隐藏。一些产品通过“打榜”操作短期拉高收益吸引资金,之后收益迅速回落。此外,超额业绩报酬问题也较为隐蔽,部分产品在收益不足2%时仍收取费用,进一步压缩投资者收益空间。监管部门虽已出台相关规定,但部分机构仍规避监管。文章呼吁,理财市场应摒弃“美颜”收益,提升信息透明度,重建诚信底线,投资者也应理性看待收益数字。
宏观经济
央行: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
来源:中新经纬
摘要: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作宣讲报告。潘功胜指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是“十五五”时期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举措。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贯彻全会部署,深入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中国人民银行重点工作,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健全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十五五”目标任务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时隔五个季度重提“跨周期调节”央行货币政策思路微妙转变
来源:21世纪经济网
摘要: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隔五个季度重提“跨周期调节”,强调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表述一致。逆周期调节主要针对短期经济波动,而跨周期调节更注重中长期经济健康运行。受访专家认为,此次重提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更注重中长期结构优化,政策天平向中长期考量倾斜。同时,当前经济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货币政策加码的紧迫性降低,未来将更侧重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为“十五五”顺利开局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维持较强韧性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11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反弹势头。专家表示,受益于美元整体偏弱的外部环境、国内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吸引外资流入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整体维持较强韧性。展望未来,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处于偏强运行状态,并有望在2026年保持温和升值。
中国资本市场大门将越开越大,外资看好中国资产长期配置价值
来源:第一财经
摘要: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11月12日在上海开幕。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会上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证监会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摩根资产管理、宏利资产管理、淡马锡、殷拓集团等多家全球领先资管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的高管在会上表示,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越发看好。
欧盟推迟实施碳排放新规恐压制通胀 欧洲央行或被迫重启宽松
来源:智通财经
摘要:欧盟推迟实施新的碳定价体系预计将对通胀前景造成压力,并可能重新引发市场要求进一步降息的呼声。据悉,为帮助缓解欧盟绿色转型带来的冲击,欧盟各国政府和立法者希望推迟“排放交易体系2”(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2,简称ETS2)的推出——该体系将对污染排放者征收成本,可能导致燃料等商品价格上涨。这一举措意味着欧元区2027年消费者价格(CPI)涨幅可能低于当前预测,并将使欧洲央行面临2026年、2027年通胀低于2%目标水平的局面。
调查: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12月将继续降息
来源:财联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