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春天,73岁的刘法玉在儿子张丙显的搀扶下,坐了两天火车从河南赶到江西兴国县烈士陵园。
母子俩一路风尘仆仆,只为祭奠那个在长征中牺牲的亲人,刘法玉的第一任丈夫,烈士赖来发。
在密密麻麻的墓碑中找到赖来发的名字时,刘法玉正凝神伫立,身旁的张丙显却突然指着旁边一块泛白的石碑惊叫起来。
石碑上“红军烈士刘法玉之墓”几个字赫然入目,和母亲的名字一模一样。
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会有自己的烈士墓?
![]()
刘法玉的老家就在兴国县澄江村,1913年出生的她,7岁就被送到赖家做童养媳。
那个年代的穷苦人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和比自己大两岁的赖来发在苦难中相互扶持,慢慢长大。
1929年,革命的火种传到村里,16岁的刘法玉听说共产党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便偷偷跟着农会活动,后来还成了妇救会主任,带着姐妹们做军鞋、筹军粮。
1932年,她和赖来发正式成婚,不久后两人一同加入红军,刘法玉被分到野战医院当护理班长,赖来发则扛起长枪上了前线。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部队开始长征。刘法玉跟着红三军团转战各地,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常常几天几夜合不上眼。
![]()
次年年初,在贵州北盘江边的一次空袭中,赖来发不幸中弹牺牲,刘法玉匆匆掩埋了丈夫的遗体,擦干眼泪又投入到救护工作中。
没过多久,部队药品告急,上级交给她一个紧急任务,和战友钟三秀乔装成讨饭婆,前往武汉接应地下党员,取回急需的医疗物资。
两人一路乞讨来到武汉,顺利和地下党员曹医生接上了头。可就在交接药品的关键时刻,几名警察突然冲进药房。
为了掩护她们撤离,曹医生果断开枪吸引注意力,最终壮烈牺牲。
刘法玉和钟三秀没能逃脱,被敌人抓进了监狱。
![]()
在狱中,敌人用尽酷刑,烧红的铁钳夹断了刘法玉的三根手指,枪把砸断了她的小拇指,可她始终咬紧牙关,没吐露半个字。
半年后的一个雨夜,敌人将她们押往另一所监狱。车行至山间时,突然遭遇游击队伏击,车厢里一片混乱。
刘法玉趁机拉着钟三秀跳下卡车,顺着山坡滚进了灌木丛。
天亮后,一位上山砍柴的老人发现了受伤的她,将她带回家养伤。
等身体稍稍恢复,刘法玉便又踏上了寻找部队的路,她剪短头发,抹脏脸,乔装成乞丐,捧着破碗辗转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一边乞讨一边打听红军的消息。
战乱年代通讯断绝,部队又不断转移,刘法玉的寻找之路充满坎坷。
![]()
1943年,长期奔波的她患上伤寒,在湖北老河口奄奄一息,幸得一家毛巾厂老板收留。
病好后,她留在厂里做工,依旧没有放弃寻找组织的念头。
1946年,她偶然听到木匠张金玉说起红军曾路过河南黑龙集,便恳求对方带自己前往。
可等他们赶到时,红军已经离开半个月了。
失望之下,刘法玉暂时住在张金玉家,两人日久生情,最终结为夫妻,在河南定居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刘法玉因为怀孕,又无法证明自己的红军身份,只好将过去的经历深埋心底。
她曾试着给老家写信,却因为不识字、口音差异导致地址错误,信件石沉大海。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和张金玉生下两子一女,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
直到1980年代,儿子张丙显买了电视机,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战争片《大渡河》,刘法玉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段尘封的往事才终于对儿女们讲起。
得知母亲的经历后,张丙显十分敬佩,也想帮母亲了却回乡的心愿。
1986年,他特意请假,带着母亲踏上了返乡之路。没想到祭拜前夫的行程,竟意外撞见了刻着自己名字的烈士墓。
陵园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刻上报民政局,调阅档案后才揭开谜底。
![]()
原来当年刘法玉与部队失联后,多方寻找无果,组织只能按规定将她登记为“长征途中失踪,推定牺牲”,并为她立了碑。
面对这块特殊的墓碑,民政局工作人员询问刘法玉是否要拆除。
老人抚摸着石碑上的名字,眼眶湿润,思索许久后摇了摇头。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挺直腰杆说:“我不要国家的待遇,党从来没有忘记过我,还把我刻在这里,这是我这辈子的光荣!”
在她的要求下,那块刻有她名字的墓碑继续屹立在烈士陵园中。她只提出一个请求:去世后能安葬在那块属于自己的墓碑下,与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
她觉得,这块碑刻着的是当年那个为革命拼命的自己,如今的她,不过是替那个年代牺牲的战友们好好活着。
这次回乡,刘法玉还收获了意外之喜。
她原本以为亲人都已在战乱中离世,没想到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5个健在的兄妹。
在青石板巷口,五兄妹相拥而泣,岁月在彼此脸上刻下痕迹,却割不断血脉亲情。
更让她欣慰的是,当年一同执行任务的战友钟三秀也活了下来,虽然双目失明,但听到“刘法玉”的名字时,依旧激动不已。
两位七旬老人约定见面,握手的那一刻,跨越半个世纪的战友情在沉默中流淌。
![]()
当地政府为刘法玉补办了复员证明,补发了烈士家属抚恤金,还在县史志中新增了“生还烈士刘法玉”的章节。
每月80元的补贴,她看得很淡,始终觉得自己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做得微不足道。
1994年,刘法玉在河南安详离世,子女们遵照她的遗愿,将一半骨灰留在河南,另一半送回兴国,安葬在赖来发墓旁。
如今走进兴国县烈士陵园,依然能看到两块并肩而立的墓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