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黄金集团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在全国拥有30家品牌服务中心及3600余家专卖店,而其母公司作为国内黄金行业唯一央企,旗下还控股中金黄金、中国黄金国际等4家上市公司。截至11月13日收盘,中国黄金股价报8.35元/股,上涨0.48%,市值140.28亿元。此次试戴索赔事件,也为这家连锁金企的服务管理敲响了警钟。
![]()
日前,广东一女子带孩子逛中国黄金门店时,在营业员注视下试戴一款尺寸偏大的黄金手镯,全程不足10秒且手镯未贴合孩子皮肤,取下手镯后却被营业员以“手镯变形”为由要求赔偿1000元,否则禁止离开。女子无奈报警,民警到场后明确指出,商品陈列即默认可试戴,若金镯易变形应提前告知,同时建议调取监控核实情况,但遭店员拒绝。民警态度鲜明支持消费者,未认可赔偿要求,还直言店员行为“可笑”。
11月13日,中国黄金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相关部门已在处理,肯定会给消费者满意回复”,其客服还表示店员均经培训,试戴需店员协助,但对具体事件细节并不了解。这一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提出质疑:黄金虽有延展性,但正常试戴10秒即变形,可能反映3D硬金等中空工艺的易损问题,且即便轻微变形,金店可通过专业修复还原,千元索赔远超合理成本。
从法律层面看,类似纠纷已有裁判先例。2024年曾有消费者试戴时捏变形金镯遭起诉,法院最终认定金店未履行提前告知义务需承担20%责任,消费者因未尽注意义务承担80%责任。法官明确表示,金店作为专业经销商,对贵重且易损的黄金饰品负有介绍特性、协助佩戴的谨慎义务,消费者也需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且金店不得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处理纠纷。
此次事件并非个例,而是黄金消费热潮下纠纷增多的缩影。消费保平台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2025年10月,黄金珠宝相关投诉达18847件,涉诉金额累计1.10亿元,但有效投诉解决率仅36.71%,虚假宣传、价格纠纷、退款难成为三大痛点,消费者主要诉求集中在退款、赔偿、道歉等方面。
纠纷频发的背后,是金价上涨带来的行业压力。中国黄金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457.64亿元,同比下降1.74%;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大降55.08%,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仅1608.85万元,同比跌幅达89.37%。公司解释称,净利润下滑源于黄金租赁业务的存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计量方式差异,在金价快速上涨期对利润表影响不同步。不过其业务结构呈现分化,前三季度黄金珠宝业务营收453.0亿元,同比下降1.65%,服务费收入则同比增长69.27%达4.36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