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扎波罗热的硝烟里,藏着俄军撕开乌军防线的“战术密码”——2000枚炮弹砸穿掩体只是表象,无人机的“精准锁喉”+“断补给”组合拳,才是逼退乌军5个村庄、后撤10公里的关键。这场仗,把乌东防线的致命弱点彻底摆上了台面。
无人机先“探路”,2000枚炮弹精准砸穿防线
俄军这次在扎波罗热的攻势,是一套“侦察-打击-清场”的标准战术流程:
先用侦察无人机抵近乌军阵地,标记出掩体、碉堡的坐标;随后自杀式无人机优先摧毁乌军的通讯、火力点,瘫痪其防御指挥;最后才是2000枚炮弹“地毯式覆盖”——这种“精准+饱和”的组合,让乌军的工事成了“明牌”,几乎没有还手余地。
乌军撤退时的记录显示:“无人机一直在头顶盘旋,我们刚转移位置,炮弹就跟着砸过来”。而古利亚伊波列东北部的拉锯战里,俄军甚至用无人机引导滑翔炸弹,精准命中了乌军的临时补给点——这套战术,把乌军的“机动防御”空间压缩到了极致。
![]()
后撤10公里的连锁反应:补给线成“生死线”
从扎波罗热5村后撤10公里,不止是战线收缩,更是乌军补给网络的“致命漏洞”暴露。
俄军的下一步目标很明确:拿下古利亚伊波列,切断北部波克罗夫斯克(俄称红军城)的补给线——这座距离前线仅10多公里的聚居点,已经被俄军无人机、滑翔炸弹频繁轰炸。一旦补给线被断,扎波罗热乃至乌东部分阵地的乌军,将陷入“弹尽粮绝”的风险。
而这也是乌东数月来的常态: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的乌军,正是在“被切断补给-收缩防线-再被切断”的循环里,一步步向后退。这次扎波罗热的后撤,不过是这个循环的又一环。
![]()
人员缺口+装备劣势:乌东防线的“双重死穴”
俄军能持续推进,本质是捏住了乌军的两个“死穴”:
一是人员短缺的“硬伤”——乌东前线的乌军部队,不少是紧急补充的新兵,防御经验不足,面对俄军的饱和攻势时,很难维持防线完整;
二是无人机的“代差”——俄军的无人机不仅数量多,还能与炮火、滑翔炸弹联动,而乌军的无人机更多是“单兵小范围侦察”,难以形成体系化反制。
军事观察家直言:“扎波罗热的后撤,不是一次孤立的失利,而是乌军防线‘人员+装备’双重劣势的集中爆发。”
![]()
从2000枚炮弹砸穿掩体,到无人机锁死补给线,扎波罗热的战事,更像乌东战线的“放大镜”——它照出了俄军战术的针对性,也照出了乌军防御的脆弱性。后续乌东阵地能否稳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