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外藩之道,示之以谦则愈骄,怵之以威则自畏!”乾隆这句治国箴言,堪称乾隆朝边疆治理的核心纲领。康雍乾三朝接力经营,到乾隆时期,清廷不再固守单一羁縻政策,而是以“恩威并用、剿抚结合”的铁腕策略,彻底粉碎分裂阴谋,将蒙古、青藏等边疆地区牢牢纳入中华版图,成就了中华秋海棠版图。
![]()
西北平叛:穷追不舍,斩草除根
准噶尔部的反复背叛,让乾隆彻底放弃姑息。叛首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逃入俄境后,乾隆毫不退让,命理藩院强硬交涉,以断绝贸易、武力威慑相逼,严令俄国交出其尸体。最终,在阿睦尔撒纳病死后,俄方被迫献尸,清军现场确认无误,才彻底终结准噶尔势力对西北的百年威胁。
![]()
小和卓头颅被制成法器
大小和卓作乱南疆,乾隆同样展现铁血决心。清军翻越帕米尔高原,一路追击至阿富汗东部的巴达克山国,通过外交施压与军事威慑,迫使当地部族斩杀大小和卓并献出首级,乾隆随即将桀骜不驯的小和卓头颅制嘎巴拉碗,魇镇雍和宫,以儆效尤。战后,乾隆下令在帕米尔湖畔立“乾隆纪功碑”,以满、汉、维吾尔三种文字铭记战事,正式将这片疆域命名为“新疆”,彰显中华帝国开疆拓土的功绩,确立中央对西域的直接管辖。
蒙藏管控:破除割据,釜底抽薪
蒙古贵族的特权庇护在乾隆朝被彻底打破。喀尔喀亲王额璘沁多尔济身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因护送阿睦尔撒纳入觐时失职致其逃脱,乾隆不顾蒙古各部王公求情,直接赐死并剥夺爵位,用雷霆手段震慑喀尔喀蒙古各部,让“(外)蒙古弱乃为中国之福”的潜规则落地生根。
![]()
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力战殉国
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诛杀叛乱的西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后遇害,乾隆即刻派兵入藏平叛,斩杀所有叛乱参与者,没收叛王府邸改建驻藏大臣衙门。随后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更是将西藏的行政、宗教、军事大权尽数归于驻藏大臣,让中央对西藏的统治达到历史巅峰。
![]()
金奔巴瓶
针对黄教成为割据工具的隐患,乾隆从根源上切断蒙古与西藏的势力联结。他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将达赖、班禅等大活佛转世认定权收归中央,后续三世哲布尊丹巴特意从四川理塘灵童中选定,彻底断绝蒙古部族借黄教操控藏区的可能,完美践行 “兴黄教以安蒙古” 的管控策略。
对外征伐:寸土不让,迫敌臣服
缅甸屡次挑衅边境,乾隆不惜投入八旗、索伦精锐远征。即便军队因水土不服大量染病减员,即便内侄明瑞战死、军机大臣傅恒病逝前线,乾隆仍坚持作战,最终以强硬军事压力迫使缅甸遣使求和,承认清朝宗主地位,捍卫了西南边境的主权完整。
![]()
清朝大小金川之战战图
大小金川土司依托险峻地形与坚固碉楼对抗中央,乾隆不惜耗费九千万两军饷、投入近十万兵力,历经两次征战终将叛乱平定。叛乱首领索诺木、僧格桑等13人,其骨骸被制成嘎巴拉碗等法器供奉于紫禁城,既是乾隆修习藏传佛教密法的需求,更是对所有分裂势力的极致震慑——敢犯天威者,必遭严惩!
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乾隆怒派福康安率军反击。清军克服高原严寒与地形险阻,翻越喜马拉雅山直抵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城下,迫使对方跪地请降,许诺永不犯境并成为大清藩属。战后乾隆不仅整顿西藏防务,更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让西南边疆稳如泰山。
![]()
清朝廓尔喀反击战
乾隆的边疆治理,没有姑息迁就的软弱,只有 “乱则声讨,治则抚绥” 的坚定。他用铁血手段粉碎分裂阴谋,用制度设计巩固统治根基,最终将大清疆域拓展至巅峰,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
乾隆皇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