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苏联分成15份后,中国得到了哪些好处?至少外蒙没有10万驻军了

0
分享至

当莫斯科红场上的国旗杆变得光秃秃时,最先感到天旋地转的,不是华盛顿的政客,而是北京的战略家。

二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国防设想,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如果北边那头巨熊扑过来,该怎么办?

现在,这头熊自己倒下了,不是装睡,是真没了。

那一瞬间,笼罩在中国头顶最厚重的一片乌云散了,但紧接着出现的,不是晴空万里,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眩晕的战略真空。

这事儿就好像你练了二十年铁头功,天天拿脑袋撞墙,就为了防着隔壁大壮踹门。

结果有一天,大壮自己在家喝多了,一头栽倒,再也没起来。

你站在那儿,顶着个铁头,突然不知道该往哪儿使劲了。

对于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苏联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更像是一种生活日常。

老一辈人,谁家没挖过防空洞?

谁没听过“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

那时候,沈阳、北京、兰州三大军区,就是国家的顶梁柱,几十个野战军,最精锐的装备,全堆在“三北”防线上。

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盯着北方,盯着那条漫长到让人绝望的边境线。



特别是在蒙古,那十万苏联机械化部队,就像一把冰凉的解剖刀,悬在中国的心腹之地华北平原上空。

军事推演里,装甲集群从蒙古出发,几个小时就能兵临北京城下。

所以才有了“北京随时准备疏散”这种听起来跟天方夜谭似的战备方案。

国家的钱袋子,一大部分都得掰开了揉碎了,撒到北方的防御工事、坦克和炮弹上。

海军想要新军舰?

空军想要新飞机?

等等吧,先得把家门口这条命保住。

这种被动挨打的憋屈,是中国整整一代军人的集体记忆。

直到1991年那个冬天。

巨变来得如此之快,快到让人反应不过来。

前一天还是剑拔弩张的百万大军对峙,后一天,继承苏联大部分家当的俄罗斯,连给士兵发工资的钱都掏不出来了。

叶利钦焦头烂额,想的不是怎么威胁邻国,而是怎么用伏特加和面包稳住国内。



维持那条横跨数千公里的庞大军事前线?

别开玩笑了,养不起了。

于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壮观的一次“大撤退”开始了。

驻扎在蒙古的苏军,一个师一个师地打包回国。

坦克被吊上火车,不是去前线,是拉回去当废铁卖。

曾经戒备森森的导弹基地,大门敞开,野草长得比半人高。

对于中国边防部队来说,对面的岗哨不再灯火通明,监听设备里的俄语交流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风声。

压在中国脖子上的那只手,松开了。

这不是喘了口气那么简单,这是整个国家的战略棋盘被瞬间擦干净,可以重新落子了。

中国的将军们第一次可以把目光从地图的北方,理直气壮地移向东南,移向那片蔚蓝色的海洋。

国防预算终于可以从陆军的壕沟里解放出来,投给那些嗷嗷待哺的海军和空军。

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北方的寂静,换来了中国未来三十年心无旁骛埋头发展的黄金时间。

一个帝国的垮塌,留下的烂摊子往往比帝国本身更麻烦。

苏联碎成了十五块,中国的西部和北部,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个陌生的邻居。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这些国家自己都懵了,一夜之间独立了,国界线在哪儿?

军队怎么管?

未来怎么办?

全世界都在看中国的笑话,等着看中国怎么处理这片混乱的“后院”。

是趁机捞一把,还是关起门来不管?

中国的选择,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没有落井下石,没有幸灾乐祸。



对那个最困难的俄罗斯,中国是最早伸出援手的国家之一。

1992年,当叶利钦还在为国内的经济焦头烂额时,中俄就坐下来,本着“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签了个《睦邻友好合作协定》。

这话说得平淡,但在当时,等于是给两国关系定了个调:以前的账翻篇了,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

最硬核的,是划定边界。

中俄那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曾经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埋了多少地雷,修了多少工事,只有两国军人自己知道。

可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里,两国硬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把每一寸土地都掰扯清楚了。

到2008年,中俄边界全线勘定。

这不仅仅是地图上多了一条线,而是把悬在中国头顶最大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给彻底拆除了。

能用谈判桌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战场上。

对中亚那几个新邻居,中国的做法更显老道。

没去当“大哥”,而是攒了个局。

这个局最初叫“上海五国机制”,就是中国、俄罗斯,加上哈、吉、塔三个中亚邻国。



大家坐下来,目的很单纯:边境线上到底有多少兵,能不能互相通报一下,裁减一点,省得彼此心里发毛。

这个机制后来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成了今天的“上海合作组织”,不仅谈军事互信,还谈反恐,谈经济合作,硬是把一片潜在的火药桶,变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区。

从被动防守“北方狼”,到主动去跟邻居们“拜码头、立规矩”,中国的外交,在这十年里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昔日最大的战略包袱,硬是被盘活成了战略后方。

卸下了安全的包袱,经济的发动机才能全力开动。

过去,中国的经济有个致命的软肋,叫“马六甲困局”。

简单说,中国需要的石油,八成以上得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来。

那条水道又窄又长,一旦被人卡住脖子,全国的工厂和汽车都得趴窝。

苏联的解体,意外地给中国开了一扇“后门”。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脚底下踩着海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穷得叮当响,没钱没技术挖出来卖。

而另一边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能源的渴求像个无底洞。

一个愁卖,一个愁买,还正好是邻居,这买卖简直是天作之合。



于是,一幅横跨大陆的能源版图徐徐展开。

地图上开始出现一些陌生的名字: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

这些钢铁巨龙,翻山越岭,穿过戈壁和冻土,把俄罗斯和中亚的能源,源源不断地输进中国。

中国的能源进口,第一次实现了“海陆并举”,不再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马六甲那个篮子里。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冷战时期留下的“遗产”,也变废为宝了。

在黑河、满洲里、霍尔果斯这些边境口岸,苏联时期修的铁路、仓库,一度荒废,现在全都成了最繁忙的物流中心。

当年用来防备坦克冲击的警戒线,如今变成了排队过关的卡车长龙组成的黄金贸易线。

“一带一路”的构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条被打通的陆上通道基础上,生长出来的。

北方安静下来,中国的战略重心得以南移,面向海洋。

而当年那些为了防备北方威胁而修建的铁路和口岸,却在新的时代里,成了中国向西开放、连接欧亚大陆的动脉。

1991年之后,中俄彻底划定了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昔日陈兵百万的对峙线,变成了平静的国界。



而中国也将战略重心转向东南沿海,曾经用于北方防御的巨大资源,被投入到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中。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什么民众都不买房了?权威报告表明:比起贷款买房,租房每月立省40%!

为什么民众都不买房了?权威报告表明:比起贷款买房,租房每月立省40%!

回旋镖
2025-11-15 14:08:33
全美吵翻!女子假扮穷妈妈缺奶粉求救多家基督教会,屡遭拒绝后佛教和尚破戒帮了她!

全美吵翻!女子假扮穷妈妈缺奶粉求救多家基督教会,屡遭拒绝后佛教和尚破戒帮了她!

英国报姐
2025-11-15 21:40:17
一条狗命引发的人命争议:捅这么多刀,怎么对方还成了正当防卫?

一条狗命引发的人命争议:捅这么多刀,怎么对方还成了正当防卫?

七月生活情感驿站
2025-11-15 10:58:38
高市死不悔改,国防部上场,日本急忙灭火,官员恳请中国坐下谈

高市死不悔改,国防部上场,日本急忙灭火,官员恳请中国坐下谈

时时有聊
2025-11-14 20:35:36
金鸡奖六大不公平:易烊千玺没资格拿影帝,祖峰颁奖前被除名

金鸡奖六大不公平:易烊千玺没资格拿影帝,祖峰颁奖前被除名

光影新天地
2025-11-15 22:28:37
东莞一平台自曝出现挤兑,所签协议刻意遮掩“投资”属性

东莞一平台自曝出现挤兑,所签协议刻意遮掩“投资”属性

新浪财经
2025-11-13 20:35:37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曝其签婚前协议被骗婚,狂接工作争抚养权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曝其签婚前协议被骗婚,狂接工作争抚养权

萌神木木
2025-11-15 12:42:02
卓伟爆了一个新瓜!

卓伟爆了一个新瓜!

八卦疯叔
2025-11-15 10:16:28
高市早苗拒不撤回!中方突然改口,刚发出最后通牒,日敢插手就打

高市早苗拒不撤回!中方突然改口,刚发出最后通牒,日敢插手就打

混沌录
2025-11-14 18:50:50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素然追光
2025-11-16 00:40:03
王楚钦不敌樊振东止步半决赛,张继科点评引争议

王楚钦不敌樊振东止步半决赛,张继科点评引争议

老慃尾声体育解说
2025-11-15 20:11:08
全运会乒乓球:首个11:0诞生!王曼昱拒绝让球,樊振东3:1大逆转

全运会乒乓球:首个11:0诞生!王曼昱拒绝让球,樊振东3:1大逆转

国乒二三事
2025-11-15 07:51:35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20:57:18
10月经济数据全线走弱: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全失速

10月经济数据全线走弱: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全失速

知识圈
2025-11-15 16:21:51
突发!正式下课,西部倒数第一,2年战绩23胜71负,胜率24.4%

突发!正式下课,西部倒数第一,2年战绩23胜71负,胜率24.4%

球童无忌
2025-11-16 01:03:58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青青子衿
2025-11-15 15:51:35
中金:国内房价从2021年6月至今已下跌35%,但还未止跌

中金:国内房价从2021年6月至今已下跌35%,但还未止跌

知识圈
2025-11-15 14:38:45
川超太火爆!凉山卡马文加飞踹主裁,媒体人:不终身禁赛说不过去

川超太火爆!凉山卡马文加飞踹主裁,媒体人:不终身禁赛说不过去

奥拜尔
2025-11-15 19:31:12
郑丽文接受日媒专访倡导“一中保台”,反对大幅增加军费

郑丽文接受日媒专访倡导“一中保台”,反对大幅增加军费

海峡导报社
2025-11-15 08:03:07
孙颖莎击败朱雨玲,王曼昱击败陈梦,都没有太多悬念

孙颖莎击败朱雨玲,王曼昱击败陈梦,都没有太多悬念

子水体娱
2025-11-15 19:24:50
2025-11-16 07:07:00
史之铭 incentive-icons
史之铭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58文章数 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高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高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游戏
房产
数码
艺术
军事航空

解说杯:打野远胜前职业,GBS战胜RHPA,晋级决赛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数码要闻

华为Mate 80全系支持3D人脸识别,同期还有高端“二合一平板电脑”

艺术要闻

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油画作品欣赏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