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前方时,一只眼睛会慢慢往外斜,眨一下眼又能正回来。”最近,一位4岁女孩玲玲(化名)的妈妈发现了孩子眼睛的异常,急忙前往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就医后,玲玲被确诊为
“间歇性外斜视”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可比作一台偶尔跑焦的相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宁解释道:平时双眼同步,“对焦”正常;偶尔“对焦”失败,表现为一只眼睛向外飘;回过神来,还能主动调回正常,而不是一直跑偏。
“正是这种‘时好时坏’的特性,让很多家长误以为是孩子疲劳、走神或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认为长大自然就好了。”
王宁提醒: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无法自愈,拖延可能加重病情。
发病率不低,影响远超外观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率在3.42%至3.9%之间
其危害远不止影响外观。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孩子立体视觉缺失、深度感知障碍。具体表现为:
上下楼梯容易踩空摔倒、进行球类运动时难以判断球的距离和轨迹,从而影响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科学治疗三步走:戴镜、训练与手术
一旦确诊,应如何治疗?
王宁指出,治疗的首要步骤是去除可能加重斜视的诱因,
通过戴镜矫正患儿本身存在的屈光不正
![]()
部分家长担心戴镜会加深近视或影响孩子活动,但对于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配镜,恰恰能更好地改善双眼视功能协调性,从而减少斜视频率、延缓病情进展。
![]()
其次要进行针对性视觉训练
当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影响到视觉功能时,医生会建议
通过微创手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从而矫正眼位
治疗非一劳永逸,术后随访是关键
手术并非治疗终点,
术后密切随访至关重要
3—5岁是间歇性外斜视的高发期,而6—8岁前则是儿童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
![]()
“玲玲妈妈的及时行动,不仅矫正了孩子的眼位,更预防了未来可能因视觉功能异常导致的阅读困难、学习效率下降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王宁呼吁,孩子眼睛“偶尔跑偏”绝非小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为孩子的清晰视觉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关键。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