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武装力量从奉系变成东北军,在这过程中,有两位将领的死影响颇大,一位是郭松龄,另一位就是杨宇霆。郭松龄死于滦州兵变失败之后,而杨宇霆则是因为臣强而主弱的跋扈而死在了少帅张学良手中。不过有很多人认为杨宇霆之死草蛇灰线缘由线头众多,但是抽丝剥茧之后可以说杨宇霆之死和郭松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派系之争
杨宇霆和郭松龄之间是对立的,在这二人共事期间,杨宇霆看不起郭松龄,而郭松龄也看不上郭松龄。
这两个人从一开始互相看不上,后来也因为派系之争被裹挟着一去不复返了。
杨宇霆是从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来的,肚子里面是有几两洋墨水的,在当时的中国军政领域来说,能够去日本学习军事的凤毛麟角,等到这些人回到国内的时候几乎都成为了香饽饽。
![]()
看看杨宇霆的日本校友都是些什么人,早些时期的蔡锷蒋百里阎锡山等人在此时已经如雷贯耳,虽然蔡锷将军英年早逝,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卓越成就。
虽然等到后面的士官学校毕业生在国内的含金量没有那么高了,但是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值得一提的是,杨宇霆在学习的时候有个同学,他后来投奔了段祺瑞,在老段的手中颇受重用,甚至对西北国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个人就是徐树峥。不过可惜的是,杨宇霆和徐树峥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二人都是不长命的。
![]()
过说回来,郭松龄本人是国内讲武堂出身,后来他本人还在奉天讲武堂担任过教官,也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张学良,才有机会开拓自己的人生新领域。
杨宇霆等海归认为郭松龄等人是保守之人,而郭松龄等人则认为杨宇霆等人空有其表夸夸其谈油腔滑调不务正业。
![]()
而郭松龄一直就对杨宇霆被张作霖信任不满意,这种情绪在杨宇霆被封为江苏督军,而他一无所获的时候达到了顶点,也就是在这一年郭松龄在滦州举起了反对老张的大旗。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郭松龄是被杨宇霆气的反的。
吃一堑长一智
对于张学良来说,郭松龄造反是他一生最大的几处痛苦之一。
张学良对郭松龄曾经无比信任,在他当军团长的时候,所有军队事务几乎都是撒手,让郭松龄去做。实际上对于张学良来说,他早就察觉到了郭松龄心中的愤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郭松龄不仅和杨宇霆等人不对付,甚至和张学良身边的韩麟春等老将也矛盾重重。
![]()
对于张学良来说,郭松龄等人是自己身边的老班底自然不能怠慢,但是韩麟春等老将在奉系内部根基深厚,既然他们愿意围着自己转,那么自己也不能轻视他们。
所以张学良一度就在郭松龄和其他人的矛盾中进行斡旋。而这个时候,郭松龄还是愿意听小张的话的,所以张学良每每化解都能获得成功。但是这种事就像狼来了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再之后如何无人知晓了。
![]()
在郭松龄起兵反奉之前,张学良其实已经察觉到郭松龄的谋逆心思。但是他一直对郭松龄抱有幻想,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说服他把他拉回来。但是当郭松龄铁了心造反之后,小张也傻了眼。郭松龄事件对于张学良最大的触动就是除恶务尽,一旦有威胁自己权力根基的苗头,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之中。
![]()
也正是这种经验教训,让张学良在看到杨宇霆等人在奉系内部大搞帮派,对自己视而不见,从而使自己在奉系内部的话语权岌岌可危时,果断痛下杀手。
![]()
有人会说,如果张学良不杀杨宇霆,东北的境遇不会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把眼光放长远想一想,如果张学良不动杨宇霆,让杨宇霆继续和日军接触下去搞不好,东三省就会以另外一个形式被日军抓在手中,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结局,比较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